探索县级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新时期审计机关一项全新的审计工作。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标准、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事项,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探索并逐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标志着我国全新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县审计局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将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到审计范畴中,逐渐铺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合一年来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以**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自然资源的背景
**县位于**省东北部,南北长45公里,土地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4%,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644%,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124‰。**县政府管辖8个镇,4个乡,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4a生态旅游度假村,28个居民委员会,416个行政村,3520个村民小组心得体会,全县国土面积1191平方公里。所涉及到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植被资源等五个种类。
二、自然资源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自然资源的现有存量和种类,进行了多次探测和深入了解,对涉及的物种资源的情况有了一个基础的数据,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2010年,全县国土总面积1191平方公里(合178.72万亩),其中耕地89.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9.87%,人均耕地1.35亩;园地4.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29%;林地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7%;草地2.9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3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交通运输用地2.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85%;其它用地3.2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土壤类型为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与变质石灰岩。土壤ph值在5.1~7.5之间,有机物含量在4%以上,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生长。
(二)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其矿产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其中以铜、河砂、白云岩、石灰岩、高岭土、花岗石等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3种,矿床、矿点77处。其中金属矿产6种,矿床、矿点8处;非金属矿产17种,矿床、矿点69处。已探明各类矿产储量共计近2.5亿吨
(三)水利资源。**境内水系发达,有澴河、府河2条干流和15条小河流,分为澴水区和涢水区,以澴河、府河为主干,汇集于孝感南部,流经谌家矶注入长江。范文写作全县渠道总长485公里,主要有徐家河、观音岩、金盆、滑石冲、芳畈等五大渠系。渠系分布全县各地,可灌溉面积达37.5万亩。其中4座中型水库灌溉面积24.4万亩,徐家河灌溉面积13.1万亩;自流灌溉20.4万亩,提水灌溉17.1万亩。全县已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共有34座,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和观音湖管委会,承雨面积336.4平方公里,总库容1696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64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7万亩。
(四)植物资源。全县林业用地4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68%,森林覆盖率按有林地计算为16.4%,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65万米;植物资源有70科147属240种。其中用材林占50.72%,品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湿地松等;经济林主要有桃、李、枣、柿、柑桔、茶叶、油茶、板栗、葡萄等;薪炭林主要有青刚栎、石榴、枪树、刺槐、胡枝子、山胡椒等;防护林主要有池杉、水杉、旱柳、意杨、枫杨、重阳木等;观赏花木主要有白玉兰、广玉兰、紫玉兰、米兰、黄杨、雪松、范文内容地图月季、梅花、桂花、栀子花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野生植物100多种;古稀名木1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4种,省级珍贵树种4种。
三、自然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明确审计关键点,以点带面。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涉及面广,种类多,在**重点为四类,其中水利资源和植被资源为关键。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时,既要从总体上把握资源环境的内涵,对当地资源环境所涉及的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又要抓住重点,突出影响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查证分析,实行预期目的。
(三)多形式开展审计调查,强化取证。县级审计机关要从加强生态建设的角度入手,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定事项进行审计调查,有效解决审计目标“面广量大”且审计取证难的问题,发挥审计调查涉及面更宽泛、手段更灵活,对非财务资料深入调查,可以采取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的方式,发挥必要的审计查证作用,与审计调查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质量。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宏观政策水平;不仅要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整体改革思路以及各项单向改革措施,还要具有政治敏感度、政策理论水平和宏观经济知识。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要有征对性地开展学习和研究,促使审计人员掌握中央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走向、顶层设计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提升审计队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审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