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利用效率,其中利用结构主要包括数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人口容纳能力、建筑容积率和土地产出率,从而揭示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土地结构效率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1土

地利用数量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市建成区内2004年各类建设用地的数量构成及与国家标准的差距。

从表1也可以看出,2004年,市建成区内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这两项用地均符合城市规划标准的要求。但国外大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都小于10,汉城仅占1.5,显然的工业用地偏高,而工业污染降低土地价值,造成土地产出率低,同时城市商务中心(cbd)不明显,城市化质量差。由此可见,工业用地的外迁,仍将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均约占建设用地的7,低于国标的最低线,这种不合理的用地结构使市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低下,环境质量下降等弊病,成为制约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2.1人口容纳能力。1999年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人均建设用地为127㎡/人,到2004年就降到了86㎡/人,低于国家标准下限的水平。说明的土地利用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政策制度的控制下正朝着集约的方向发展,但同国外标准相比人均建设用地差距较大。虽然新疆的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相当有限,而作为新疆首府的,大量经济建设都需要土地作为支撑,因此今后应当尽量同国外水平靠近,从而相对的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人口容纳能力。

2.2城市建筑容积率。城市土地的建筑容纳能力即建成区综合容积率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已经是寸土寸金,在这些高强度的地方,应采取“高容积、低密度”的空中发展方针,以缓解人地矛盾,同时保证生态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