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结果与自然科学的重现性不同,调查对象不同、同一个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段,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变化。下面是给大家准备的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有所心得。
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贵在行动,成在坚持,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和行为习惯,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开展了公民环保行为调查研究。
一、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以了解我国公民环保行为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为主要内容,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本次调查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对下一步生态文明宣传工作的把握和重点安排奠定科学基础。
本次调查做了大量的研究及调研工作。立项前,进行了广泛的前期研究,确定了科学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进行了试调查,不断调整完善调查方案;以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保证调查开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调查从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环保理念传播、美丽中国担当等内容出发,设计了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在开展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开通了网上调查问卷系统,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
本次调查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哈尔滨、西宁、乌鲁木齐等12个城市开展,发放问卷5679份,最终回收问卷451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4363份,问卷有效率94.74%。网络调查渠道自20xx年4月9日开通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回收有效问卷5141份。
二、调查开展特点
(一)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科学论证。项目组在以往相关环境社会调查工作研究基础上,一是组织环境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召开研讨会,确保了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的科学性;二是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等;三是进行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公民环保行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
(二)样本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调查城市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覆盖了全国东、西、南、北、中部,又体现了各类型城市的特点,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实践,如生态文明城市、资源型城市、旅游城市等。每个城市发放的问卷至少覆盖了50%以上的市辖区和郊区县;且充分考虑了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差异等背景因素,对于农村人口较多的城市,增加了一定的农村样本量,遵循男女问卷数量相当、取样年龄分布较广、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广泛覆盖等原则。
(三)调查方式多样,宣传效果明显。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开展,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了街头随访、电话、邮件、访谈等多种调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摸清受访者的真实想法,为调查的真实性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由点带面、层次多样的调查方式,使调查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三、调查主要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环保行为的7个特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实践多出于责任感和从众心理,缺乏主动性。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分别占比51.18%和25.58%。可见,当前我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责任感,但是选择随大流的受访者比例也比较高,这造成了公民在生态环境行为实践中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以及知易行难的问题。
公民环保行为调查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需要说明的是,社会调查结果与自然科学的重现性不同,调查对象不同、同一个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段,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变化。项目组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接再厉,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