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昔日荒山变“金山” –黑林镇生态富民、绿色发展之路调研
黑林镇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北部,地处苏鲁交界,镇域面积88.8平方公里,以丘陵地貌为主。全镇有2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属革命老区。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山贫地薄,黑林镇成为众所周知的落后乡镇。近年来,黑林镇坚持“生态立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丰收,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一片片绿色高效的经济林,拉动了农民增收,改变了乡村面貌,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新路。
荒山之变
近年来,黑林镇变了,镇容镇貌在变,人的精神风貌也在变。沉寂多年的荒山荒坡,特色鲜果郁郁葱葱,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1、农民腰包鼓起来了。过去说到黑林,大家都知道那里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今天再提到黑林,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幽幽的果香。全镇发展各类特色水果近3万亩,4000余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土地流转分红、龙头企业就业和水果种植销售三大收入,打开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阀门”,群众的“口袋”越发殷实。2016年全镇人均收入达11583元,比5年前增加近七成,不少农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2、集体收入壮起来了。以前,黑林镇污染企业不敢要,优质的绿色企业又不愿来,长期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现在,大片荒山荒地高价流转给企业用于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直接带动了村集体收入稳定增加。5年来,培育壮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江苏沃田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蓝莓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公司,产值已达1.4个亿。2016年全镇15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林果产业收入平均18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脱贫,脱贫率达71%,其中仅富林村流转土地收入就达到140余万元。
3、生态环境美起来了。从荒山到花果山,黑林最直观的变化在生态上。如今的黑林有林地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43%,俨然是“云的故乡、果的世界、林的海洋”。置身其中,到处是绿绿葱葱、瓜果满坡,一片生机盎然,让人流连忘返。一个春有花夏有果秋有实的美丽田园乡村逐渐成型,被评为江苏省最美百果园和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正成为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4、干群信心树起来了。从前黑林的干部们提到任务就愁眉苦脸,今天他们谈到发展都自信满满。绿色可持续发展让荒山秃岭变成了“聚宝盆”,为百姓找到了致富路,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有力地提振了干群发展信心。干部队伍扬正气、提效能、重团结、抓落实、放样子,百姓群众也从吃饱肚子蹲墙跟到自觉将个人追求与黑林发展结合起来,全镇上下一心谋发展、思创业、做表率,齐心协力建设“多彩田园、果香黑林”。
探索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林人对这句名言感受颇深。这几年,他们埋头苦干、扎实创新,探索出绿色发展的新路。
(一)不忘初衷,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保护生态,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黑林镇的生态富民之路走得并不平坦。黑林位于赣榆区饮用水源——小塔山水库的上游,关系着赣榆100万人口的吃水安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吃法注定在这里行不通。上世纪80年代,有的村庄耐不住贫穷,偷挖私卖风化石牟利,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越发贫瘠。这让黑林人意识到,生态环境就是不可触碰的生命线。丘陵地区缺水,“望天收”使得农民辛苦一年,连本也收不回来。上世纪90年代,看着沿海乡镇一个个大项目落地,老百姓富得流油,黑林镇也想甩开膀子拼一拼,但为守护这一方水土,他们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坚定地回到“生态立镇”的道路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本世纪初,为找到生态和发展相互促进的路子,黑林镇学着别人种过板栗、金银花,板栗、黑莓曾一度发展到万亩规模,但由于缺少技术、市场而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挥泪铲除,回到传统作物种植上。2012年黑林镇党委在浙江考察时,被农业大户带动村民致富的生动实践所震撼。几经波折,他们引来江苏沃田成功落户,这让黑林镇视野大开,原来北纬35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水果生产带,这里一片片的荒山竟是一座座尚未开发的“金山”。为把荒山变成“花果山”、“金银山”,黑林吸取过去的惨痛教训,不搞行政推动,用市场手段推进,大力招引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嗅觉灵敏的工商资本纷纷前来抢滩:西石沟农业、金傲来、友联农业、红果林等实力雄厚的公司先后落户,形成了秦埠地猕猴桃、大树蓝莓等八大园区两中心,全镇以特色水果产业为主导,具有黑林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已现雏形。
(二)迎难而上,扭住生态建设不放松
面对发展之难,高擎“绿色指挥棒”,咬定青山不放松,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砥砺前行。
1、综合改造荒山。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2年,黑林镇总结多年来招商经验认为,过去他们难就难在区位、交通等条件不具备多少优势,要吸引龙头企业形成生态高效农业集聚,必须打造自己独有的优势。2013年以来,他们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对2万多亩荒山进行综合改造,大面积安装滴灌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浇水都统一控制,精准投放。另外,还建设灌溉园区10个,共计3.1万亩;修建水泥生产路67公里,涵洞1906座,生产桥27座,使全镇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2、改良土壤河流。生态特色就是黑林最大的特色。为了凸显生态优势,黑林镇花了不少心思改善生态环境。地没种,先花万把元改良土壤,不施化肥,专用木薯渣、畜禽粪等有机肥,不打农药杀虫,专用吸虫灯,不用除草剂,只用除草机……这样种植的果品一亩有过万甚至几十万的纯收入,给当地农民以巨大冲击,也把“生态”真正装进了大家的心里。2014年以来,黑林镇投资2000多万元,疏浚旦头河道,新栽绿化苗木2.5万余株,铺设草皮2万平方,并在河道内种植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3万多株,对四个经济薄弱村进行集中整治。如今,黑林镇处处绿树成荫、果林飘香,远望大吴山郁郁苍苍,塔山水库清澈如镜,真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启示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进理念是前提。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质,是用最小环境代价、最合理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黑林镇以绿色发展撬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用生态底色汇浓发展绿色,黑林正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黑林的实践启示我们:抓生态和抓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要坚守生态优先理念,心无旁骛地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不断推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生质的变化,才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启示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韧精神是关键。习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代代的黑林人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守,坚韧不拔、奋力拼搏、久久为功,形成了生态至上、艰苦创业、矢志攻坚、改造河山为主要内涵的“黑林精神”,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发展之路。黑林的实践启示我们:社会需要价值导航,事业需要精神引领。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振奋精神,激发动力,充分凝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从而推动实现港城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宏伟目标。
启示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改善环境是保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黑林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改善土壤、河流质量,整治污染企业,激发绿色产业活力。黑林的实践启示我们: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依托最能体现资源禀赋的生态基础和潜力优势,着力在保护、改善环境上下功夫,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修复山水林田,提高环境质量,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