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文章从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路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对研究和探讨林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兴安岭;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10-1
1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大兴安岭林区的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冰雪浓缩了黑龙江省的自然特征,集聚了我国最密集的高品质寒温带林业生态景观,拥有地形地貌多样性的博物馆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拥有特色鲜明的北极文化、匠心独具的冰雪文化、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实足的森林文化。但在八十年代木材采运业垄断全区经济的历史时期,几乎没有得到利用。经过”5·6”大火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危”困境后,旅游业发展被提上了重要日程,目前,正在建设成为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的北方生态旅游名城,有自然、人文景观6大类,24个基本类型,100多个实体景点,5条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构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时代的需求。
2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2.1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生态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法规少而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和力度,给行业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导致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产品布局呈点状分布,同构现象突出,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不强;应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开拓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制度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体制创新促进行业腾飞。
2.2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尚未完善
一是旅游要素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绝大多数景区缺少观光车、景区标识牌、示意图、停车场等;二是交通运力不足。目前漠河有两趟航班:一趟航班(漠河——哈尔滨——北京),一趟航班(加格达奇——漠河)。铁路有两趟慢车,一趟快车。虽然可以做到季节性加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可进入性较差,“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严重。三是缺少固定的交通工具。缺少固定的交通工具,给游客出游带来诸多不便。
2.3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突出宣传重点,创新促销方式,扩展宣传途径,借绿色食品宣传生态旅游,瞄准广阔的客源空间,将目标定位于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着力扩大知名度,打造生态旅游名牌,形成服务精品,突出特色产品,延展产品系列,带动周边项目,共同将“蛋糕”做大、做好,形成了旅游宣传促销的立体架构。譬如绿色食品的包装上可以印上林区生态景区的图片,良好生态的宣传可以大大加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度,而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宣传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名片。
3.4加强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品味
利用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品位,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一个有机的循环体系和产业链条。以全面迅猛的宣传攻势为先导,以更加有利的扶持政策为支持,以牢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权威专家、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为动力,以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为品牌,助推大兴安岭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我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贡献一块绚丽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