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放大开发加快工业走廊建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平同志南巡路过江西后的第三天,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一经推出,就立即在省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国十大经济热点之一。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和江西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的新形势,*工业走廊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工业走廊建设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加快*工业走廊建设,既是大开放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又必须通过大开放大开发才能实现。

一、*工业走廊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工业走廊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水平。*年,走廊地区实现gdp780.66亿元,是1991年的9.5倍,年均增长20.7%(同期全省为15.9%),占全省的比例由1991年的17.8%提高到27.6%。*工业走廊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极大地加快了南昌市、九江市,乃至整个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非常好地反映了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思路。

1.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成为全省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软环境方面,走廊地区紧紧把握时展的潮流,以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的不断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南昌和九江两市分别出台了《南昌市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南昌市损害经济环境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九江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幅度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推出了“一窗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经济110”以及办证无假日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年世界银行对国内23个大中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估中,南昌已与深圳、北京同级,一起排在“b+”类。硬环境方面,走廊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与全国各省市、港澳地区及海外地区相联系,向全省各地辐射,以铁路、公路为主骨架和民航、水运为辅的初具规模的综合交通体系;光缆、程控、微波、移动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完备;并建有装机容量165万千瓦的两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和装机容量42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九江已成为华中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年,走廊地区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10.6亿元,占全省的3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26.4亿元,占全省的35.8%。近年来,走廊地区结构调整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三次产业结构为6.5:51.8:41.7,已演变为二三一次序,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3.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构筑了江西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全省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中,核心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走廊上,如江铃汽车集团、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集团九江基地、江西省冶金集团、江西省医药集团、江西汇仁集团、江西格林柯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卷烟厂、九江石化总厂、江西省石化集团等等。南昌形成了包括飞机制造、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在内完整的工业体系,九江形成了以重化工、纺织、汽车和船舶制造、建材、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4.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是全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领头羊。近年来,走廊各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着力点来抓,通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实现了招商引资的突破性进展。*年,走廊地区合同引进外资8.68亿美元,实际进资7.0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37.2%和42.4%,已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引进外资的密集区。

5.园区建设生机勃勃,已成为全省工业园区的排头兵。走廊各地深入贯彻实施坚持依托园区办工业的发展思路。*年,走廊上的16家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2.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4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8.1亿元,安排从业人员21.7万人,分别占全省园区的48.5%、52.6%、43.8%、36.8%和34.9%。

二、大力推进*工业走廊建设对加快江西崛起至关重要

建设*工业走廊是贯彻落实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大决策。加快*工业走廊建设,与现时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是一脉相承的。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把江西建设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这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与*工业走廊建设的战略决策是有内在的连续性,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战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发展和创新。

一个省要有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经济发展局面,应该形成几个互相竞争的经济增长极;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要保持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应该形成一个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和经济增长内核。*工业走廊就是江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增长内核。加快*工业走廊建设,可以加速江西最重要的*经济板块的形成,有利于区域板块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追求强化对接和互动;有利于区域经济板块内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使区域经济做大、实力做强;更有利于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圈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功能,提升*工业走廊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聚集力、带动力、辐射力。因此,大力推进*工业走廊建设,就是加速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对加快江西崛起至关重要。

建设*工业走廊这项具有远见卓识的跨世纪战略的提出,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1.政治意义。建设*工业走廊,不仅是涉及南昌和九江这两个区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江西长远发展、事关江西老百姓长久利益和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江西加快发展的一个政治宣言。*工业走廊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更是对走廊上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2.历史意义。*工业走廊的提出,从全国战略看,是呼应国家开发上海浦东、参与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抢抓当时国家决定加快京九铁路建设和酝酿构建纵贯南北的京九经济带新机遇的重要举措。从全省生产力布局看,建设*工业走廊改变了江西经济主要自东向西沿浙赣线为主布局的状况,拉开了全省生产力布局自北向南沿京九线战略性推进的历史序幕。因此,建设*工业走廊是全省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取向和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步骤。

3.现实意义。面对当前东部大发展继续加快,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紧锣密鼓,中部各省从“谨防中部塌陷”的忧患意识中奋起直追的新形势,正在谋求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江西急需一个加快发展的板块、一个加快发展的举措、一个加快发展的平台。加快推进*工业走廊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江西中部崛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江西能不能抓住未来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尽快形成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经济格局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特别是面对当前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开发区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工业走廊具有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所需的大片合法合规的土地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对加快江西发展意义重大。

4.理论意义。*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全国理论界和经济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博士根据对*工业走廊的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也就是一个中心城市与一个港口城市组成的经济板块模型。经济界权威人士认为这一模式具有理论创新,后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获得了普遍的成功,比较典型的如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可以说,这是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在经济理论上的一大贡献。

5.经济意义。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个地区要保持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定要形成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内核,形成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否则经济发展就象一盘散沙,就会被边缘化,而边缘化的结果就导致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吸纳能力,会使该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向发展快的区域。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江西非常需要一个强大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而*工业走廊作为全省经济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集中了省内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经济优势乃至政策优势,完全有可能成为象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那样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增长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8.抓好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旅游网络的建设。加快建设*工业走廊旅游经济带,构筑区域旅游网络和旅游精品。一是要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打造以“一山(庐山)一水(长江)一古城(浔阳)”为特点的世界景观旅游,以南昌、共青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庐山生态旅游区、柘林湖生态旅游区和修河生态旅游区为主的生态旅游等品牌二是大力推进*工业走廊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精心设计风格多样旅游线路,推出生态游、红色文化游、革命历史人物游、赣文化游、宗教文化游、儒家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旅游精品。合理配置交通、旅行社、饭店、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要素,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形成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旅游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抓好*工业走廊旅游市场营销。积极推进走廊与上海、广东、浙江的旅游合作,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吸引长珠闽地区的游客,并依托上海和广东吸引境外、国外游客来走廊旅游。组建旅游促销网络,加强网络和广告促销,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选择重点新闻媒体旅游信息和旅游推介活动。

9.抓好重大政策的极力推进。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根据中央的大政方针,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工业走廊建设的重大政策。建议恢复原来的江西省人民政府第14号令、第17号令、第28号令,并根据新情况和新问题重新进行修订和完善。还要再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便对*工业走廊尤其是走廊上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财政、税收、土地、电力、资金投入、生产力布局、支柱产业培植等方面给予切实支持,并且政策要突出操作性,增强针对性,体现合理性、先进性和超前性,要制定得实、要有干货,尤其要规范统一,避免无序竞争。

10.抓好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体系一是要强化领导责任。要牢牢把握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大局,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和加快*工业走廊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不断提高*工业走廊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协调机构。当前应立即着手恢复建立江西省*工业走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不仅要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省合作办等省直相关部门担任成员单位,还要吸收市、县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参加,以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此外,还要在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小组,聘请省内外的经济、金融、科技、规划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为成员,以保证*工业走廊的建设决策更加科学化。三是要建立加快*工业走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南昌市政府、九江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业走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工业走廊的情况,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快推进*工业走廊建设,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合力,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