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1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城市土壤主要由种植土壤层、蓄水层与覆盖层、覆盖层和砂层与砾石层共同组成,每一层的生态功能都不相同[1]。第一,城市土壤是该区域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基础。城市土壤中富含的营养可以维持绿色植物的生长,能够满足农业和林业的生产需求。第二,城市土壤具有过滤、转化和缓冲的功能。城市土壤之中包含多个层次,尤其是土壤的蓄水层和覆盖层具有极强的污染物过滤功能。人为活动的开展会导致大量污染物滞留在土壤中,而城市土壤的自净功能则可以实现初步净化,减少城市污染。第三,城市土壤是生物的基因库,也是繁殖场所。城市土壤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其中储存着大量的生物元素,将其称为区域生物基因库也不为过。第四,城市土壤是原材料的来源。土壤中的可应用原材料极多,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辅助。第五,城市土壤可以容纳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而城市土壤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空间和场地。第六,城市土壤可以构成城市景观,并且拥有保存区域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能力。城市土壤的形成与该区域人为活动的轨迹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可以留存城市的文化遗产。
2城市土壤的污染类型
污染严重是城市土壤的一大特点。城市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一直都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城市土壤的污染类型主要可以被分为3种。首先,城市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城市土壤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其受到污染和破坏也不容忽视。重金属污染是城市土壤资源污染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其污染源往往是城市中的重金属废水或污水。许多城市的污水排放系统存在漏洞,导致污水处理不彻底,深入土壤之后使得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大增。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土壤资源的合理应用。其次,城市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污染。此类污染源主要是有机氯农药以及有机磷农药一类的化学农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苯类物质以及甲烷等有机物,也属于城市土壤有机污染的污染物。有机物污染会严重破坏城市的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且,有机物污染会严重影响到城市土壤的质量,使得其生态服务功能降低。若发生这种污染,则城市土壤中的营养无法满足城市绿化,且土地资源的配置合理性也会受到影响[2]。最后,城市土壤中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城市污水对城市土壤的影响极大,污水排放不合理或污水净化不彻底都会加剧城市土壤所受到的污染。污水中包含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病毒,他们会随着污水排放渗透于城市土壤之中,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并使得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3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1推进城市绿地改良。绿地改良是提升城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方法。这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的土地资源应用需求,为城市建设以及发展奠定基础;更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解决城市土壤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该市大力推进城市内部绿化工程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方案之中,绿化工程所占比例很大。有关部门对该市的土壤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根据土壤特点栽种了合适的植物,提升了当地绿化工程开展的有效性。同时,安徽省合肥市还注重绿地维护工作,持续监控城市土壤环境;并通过药剂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应用改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使土壤环境保持平衡[3]。这样一来,不仅扩大可城市的绿化范围,让城市的美观性得到了提升;更通过合理施肥和科学配置,让城市土壤和生态环境可以保持良性循环,使得城市整体的生态功能得到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相关部门在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时,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污水排放治理系统的优化。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规划和设置污水排放管道,确保污水可以得到有效净化并实现科学排放。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创新,实现更高效的净化;同时优化城市污水排放系统,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出,减少污水排放对城市土壤的污染。
3.2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理念推广和宣传教育,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目前,许多人都认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政府部门需要开展的工作,只有部分工作人员与之相关。但是,这种理念并不正确。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也都有责任维护城市生态健康。为此,相关部门应该调动社会大众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性,通过舆论提高广大市民的自觉性,让他们都可以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奋斗。为了能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动员群众的力量,让他们都能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完成这项工作。比如,政府部门可与当地的电视台、广播台合作,呼吁广大市民一同提升节能环保意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与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合作,以发送短信的方式,提示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之中。同时,政府部门必须注重网络窗口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当地政府应在官方网站、微博或微信平台上定期发布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透明化;让更多的人知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相关工作人员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努力,进而引发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全民化”落实。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走进校园,使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思维,促进其更全面地发展。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扩大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传播范围和相关政策方法落实的覆盖范围。城市居民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只有他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借由群众的力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王世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节能与环保,2018(8):42-43.
[3]周敏.论城市土壤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与发展,2018,30(4):196,199.
[4]秦娟,许克福.我国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综述与展望[j].生态科学,2018,37(1):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