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生态农业环境发展的新看法

摘要。市区生态农业是以市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市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标的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市区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处于市区生态农业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发展本国的市区生态农业。

关键词: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新看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市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区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处理压力陡增、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市区生态环境问题,“高效、低耗、持续、环保”的市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市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的内涵

市区生态农业是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系统。但与传统市区农业相比较,市区生态农业把生态功能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注重市区生态农业对市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强调市区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环境效应。

(一)净化市区环境的机能。现代化市区人口密度高、空气与噪声污染严重、污水垃圾量大,严重影响市区居民身心健康。市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区病”对市区民众的影响。

(二)平衡生态系统的机能。由于市区化推进迅猛,许多农村地区被市区所吞噬,大量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而灭亡;市区也因人口的剧增,土地资源紧缺,使市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市区生物锐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区生活环境质量低下,市区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足等。

(三)优化资源配置的机能。市区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及系列化深加工,实现市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合理的规划以及高科学的支持,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有较地节约了市区资源,缓解市区资源的需求矛盾。

二、我国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不充分的成因

市区生态农业功能的发展经历由经济功能向服务功能进而向生态功能的三个依次递进阶段。我国市区生态农业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阶段,生态功能体现尚未明显,一定程度制约着我国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我国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市区生态农业公共性的多方制约。几乎所有市区生态农业的环境效应都具有公共产品性,即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溢性。公共产品性的存在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使用,此产品也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行供给。由于缺乏利润激励,难于收回成本等原因,私人部门就不愿意长期提供此类市区生态农业。

(二)市区生态农业环境负效应突出。虽然市区生态农业追求“高效、低耗、持续、环保”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会伴随着环境负效应。

首先,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其次,市区养殖业造成的污染。无论是市区居民自发的养殖牲畜,还是专业化养殖牲畜,如果规划不合理,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就会给市区环境带来染污,如许多生猪养殖,猪只排出的粪便会给市区水源造成染污;禽类养殖会对市区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增加噪声污染等。这些市区生态农业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会大大地抵消掉它所带来的正效应,从而使市区生态农业的环境正效应不明显。

(三)市区生态农业发展空间受挤压

随着我国市区工业的发展和市区化进程的加速,市区内部可发展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市区农业土地资源呈逐年递减趋势。原来已经成形的市区农业也被市区发展所吞噬,或市区农业用地被分割成小块,难以发挥生态环境效应。市区生态农业发展不仅受到物理空间的挤压,而且其发展空间也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挤压。

三、未来我国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利益补偿机制。首先,在我国工农收入差别较大的条件下发展市区生态农业,政府应该建立有效且合理的利益补偿调节机制,从经济上对从事市区生态农业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市区生态农业的繁荣发展,为环境效应的发挥提供强大的载体。

其次,市区的扩张、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市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侵害。另外,市区农业是相对脆弱的产业,易受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旦遭受损害,农民的损失又是巨大的。

(二)强化政府相关功能。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区生态农业的保护意识。市区土地处置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决定着市区农用土地的去留。因此,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市区生态农业环境效应的充分发挥对市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市区生态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在发展市区工业的同时尽可能预留一定的农业用地,使市区生态农业的规模足以充分发挥环境效应。

(三)构建多元投资体系。市区生态农业集中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仅仅依靠农业的自身发展和积累,很难实现持续发展。因此,应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区生态农业投融资体制。通过国家投入,解决市区生态农业前期基础设施的兴建,通过创新农业金融支持体系,解决市区生态农业运转、发展所需资金。

四、结语

在国外,市区生态农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所产生的环境与生态效益也助推着市区的发展。目前处于市区生态农业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发展本国的市区生态农业。但是,市区生态农业因其易受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很难有一套适合于全球各地区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本国具体情况,结合本国发展市区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第二篇: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看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的损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资源缺乏中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之一。今年云南等地的自然灾害充分表明了我国缺水严重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荒漠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千米,以每年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有1/3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262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

第二,环境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恶化,二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水污染加重,我国江河湖泊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固体废物污染率上升,城市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犯%,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率仅为32%,处理量远赶不上排放量;同时对矿业废弃物处置失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第三,森林资源减少。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近10年来有所增加,从12.98%上升到13.92%,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第四,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火绝威胁,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种,约占其总数的1/40

第五,海洋生态问题严重。近年来,由入海河流输沙量减少、围垦海洋滩造成海水倒灌、农田受淹、土地盐碱化,重损害。升趋势。赤潮是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1992

使沿海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年总量为50次,目前仍呈上升趋势。

只有当人们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时,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所以要想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了解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首先是错误的经济发展观原因。在我国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从最终意义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其次,人类自身在创造现代文明活动中,往往面临着一种自相矛后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人类掌握了空前的改造自然能力,创造并享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赢得了超越往昔的自由。另一方面当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乐之时,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也与口俱增。现代文明,主要是工业文明或技术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都以损害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代价。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资源,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有毒有害气体、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今天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灾难,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话讲“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相冲突的各种结果。”

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比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化学污染严重,出现混乱的城市化现象,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等。

人类可以毁灭地球,却无法毁灭自然.人类自己的文明可以消失,但自然注定将永远存在.对于自然,人类永远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人类应该把自己的力量用于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然和自然法则。人类的判决书永远握在自然手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环保的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出一份力气。

第三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立环境优美的农业生态安全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立环境优美的农业生态安全体系

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志庆

【摘要】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虽然不是十分严重,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环保措施,构建和谐农业生态,这也应该成为旌德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农业产地环境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要真正体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旌德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形成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保护好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并举,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1.农业环境保护污染现状

1.1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1.1.1种植业污染情况

1、化肥。施用量大,使用方法不当。据调查,我县年均使用化肥量平均50kg/亩,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6kg/亩,85%以上采取撒施,造成土地板结,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养分易流失,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2、农药。我县每年使用各种农药实物97吨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杀虫剂占70%。但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农药瓶、袋乱丢乱弃现象严重。所以70%~80%的农药都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污染环境和地下水。

3、秸秆。每年各种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或直接抛弃约占总量的60%。这些秸秆被随意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4、传统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加重了对流域水体的污染。多数采取漫灌或串灌,导致污染面积扩大,水体污染加重。

5、农用地膜污染严重。据统计,该县2011年全县农膜使用总量达91吨,农膜被残留,地膜长期被氧化、分解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着空气、水和土壤。

1.1.2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

在畜禽养殖业中一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无害化处理不足20%.二是畜禽粪便流失量大。家庭或散养户未经处理的粪便露天收集堆放,经日晒雨淋,流失率约为20%。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也基本未作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

1.1.3水产养殖业污染情况

全县水产养殖15000多亩,没有循环用水的方式;水产养殖使用的药物、饲料、肥料等直接排向农田和河流。由于不合理的捕捞方法造成我县野生水产品产量及物种逐年减少。

1.2农村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所承受的污染压力也空前加大。农村生活、城镇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形成了新的挑战。

1.2.1城镇生活污染迅猛发展

农民工进城增多,农村劳动力紧缺,城镇粪便垃圾已经难于及时清运。许多粪便垃圾未经认真处理就直接排了出去,以至于我县城中的徽水河、白沙河就明显地被污染,有时达到了劣类水质,人畜不能饮用,而且没有污水处理厂,水体普遍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旺盛生长,鱼虾类锐减,日益增长的生活污染可能导致人、畜、禽疾病的扩散流行。日前,桶装水市场的逐步繁荣,实际是人民生活的不幸,也是地方经济的悲哀。

1.2.2家电污染正迅速蔓延

过时的、淘汰的家电正在农村普及,但电视机、电脑设备、旧手机、各类电池、各种小家电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成份复杂的多种化合物,用后无人回收,只好任其散落到耕地和水源中。而这些家电的污染性极强,仅一个五号或钮扣小电池腐烂扩散就可污染一平方米土地,或污染数十立方米水源。

1.2.3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明显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袋装食品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而这些食品袋往往只是被随意丢弃,四散飘零在山林、农田、水体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1.3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不断增多

我县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在工业化的大潮中,为了发展经济,增强财政实力,改变被边缘化的局面,县积极主动出击,承接长江三角产业转移,引进工业企业落户。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下,各乡镇纷纷建立工业园区,筑巢引凤,此举确实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在引进过程中,“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严重,一些高污染的企业被不合时宜地引进来,这些工厂工作环境恶劣且缺少防护措施,严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更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加重。

2.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远离环境污染的世外桃源,就我县来说,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2.1环保意识不强,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深处,普遍认为只有工业才会产生环境污染,因之对农业环境染污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

2.1.1对农药的使用在认识上的误区明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确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导致的后果是,虫害天敌锐减,过剩农药流入自然环境,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安全。

2.1.2对化肥的过分依赖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确实对农作物增产产生过重大作用,但大多数农民对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盲目施肥,结果造成化肥利用率不高。过分的使用化肥,让人们丢掉了过去使用农家肥的传统,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土地严重酸化、板结,土地自身肥力不断下降。

2.1.3对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的不足

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没有危及自身利益或自身安全前,很多人都没有将此当回事,普遍

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处世哲学,对污染事件听之任之,不加关注。由于认识的不足,关注得不够,农村环境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2.2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当前造成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引起的。

2.2.1农业环境产权的失灵

在现实条件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大多不是市场缺陷造成的,而是产权界定不清的结果。由于缺乏排他性的产权安排,所有相关的人都有监督的责任,但监督的成本往往独自承担,监督的效果却由大家共享,导致“搭便车”行为。

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产权失灵十分普遍,一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环境的范围不易确定,其产权边界也难以确定或确定成本较高;二是目前农业环境产权还没有从农村土地使用权中独立出来,仍然依附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因此造成农业环境产权的所有者过多而难以确定单个农业生产者的权利;三是产权的明确性和排他性要求对侵权行为能够进行惩罚和赔偿,然而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与赔偿往往是非等价的。

2.2.2环境保护经费保障体制的不足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或劳务,这种物品或劳务一旦被生产出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被排除在享受它带来的利益之外。而纯粹的个人主义机制使得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会主动为它付费,这就造成了农业环境保护这种公共物品的生产严重不足,有时甚至会出现供给为零的局面。因此,在农业环境保护经费保障机制上,政府理所应当地成为主体。而这种保障,既与政府的环保意识有关,更与政府的财政实力有关。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导致财政实力的不足,是一种典型的“吃饭”财政。这样的一种现实条件,严重制约了财政对环保工作的经费投入。有限的污染防治经费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的环境污染却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

2.2.3政策法规和机构标准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现行有限的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和参与。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缺位,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塑料薄膜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虽然许多乡镇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此外,农业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还很薄弱,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的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也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称为外来物种,引进物种要经过科学评估,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物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消失与灭绝,还可能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5.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泛用,政府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进行科学普及,改变人们对转基因的看法和了解,同时引导此科学向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进步。总之,全球生态热点问题正在不断的引起人类关注,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大学生也义不容辞,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的做起,不要以为保护小草,栽种一棵小树没有意义,不要认为捡起一片纸削没有帮助,更不要以为节约一滴水毫无价值。绿色生活,都在小处。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对抗生态危机,保护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