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心得体会

保健院关于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切实改进作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及社会团体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以密切联系群众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为实现青冈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崛起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作风建设活动,切实解决部署落实、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县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工作作风有新改进,履职尽责能力有新提升,优化发展环境有新作为,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

三、工作任务

结合全县开展的“十项”评议活动,着力纠正和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八个方面突出问题,从而树立服务大局、清廉节俭,文明规范、真抓实干、争先创优、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快捷高效的良好风气。

(一)治“梗”,树立服务大局之风。着力解决大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梗阻设障等问题,形成服务大局、政令畅通,换进优化的良好风气。

(二)治“奢”,树立清廉节俭之风。着力解决公款吃喝玩乐、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问题,形成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三)治“乱”,树立文明规范之风。着力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问题,形成规范有序、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良好风气。

(四)治“浮”,树立真抓实干之风。着力解决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问题,形成求真务实、追求实效、创造实绩的良好风气。

(五)治“庸”,树立争先创优之风。着力解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敢探索创新、回避矛盾的问题,形成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维先是争的良好风气。

(六)治“懒”,树立敬业奉献之风。着力解决风纪涣散、自由散漫、身不在岗,心不在责、各自为政、拉帮结派等问题,形成纪律严明、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七)治“散”树立团结协作之风。着力解决风纪涣散、自由散漫、身不在岗、心不在责、各自为政、拉帮结派等问题,形成纪律严明、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八)治“慢”,树立快捷高效之风。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消极懈怠、推诿延误、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形成精简优化、运行高效、奋力赶超的良好风气。

四、方法步骤

这次作风建设活动通过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建设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初至8月中旬)

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转作风、有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作风建设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网络、简报等媒介,广泛宣传作风建设的目的、意义,营造浓厚舆论气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加强检查考核和问责力度。要将监督检查贯穿作风建设活动始终,坚持检查常态化,定期通报作风建设情况。综合运用“六项”评议结果,将作风建设考核纳入实绩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公务员考核,实施严格问效问责,切实维护党纪政纪严肃性。

保健院

201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