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生态园林与可持续发展

1.简要说明

1.1.背景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现象、城市热岛效应等也随之显现出来。我国2003年环境状况公报提出,全国500多座大中城市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不到1%[1]。近

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生态平衡失调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限制因子。探寻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道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城市生态主体——园林更是从此突破了“美”的范畴,进入了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2.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ecologicalgarden)的科学内涵为: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律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里的有毒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修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存环境[2]。生态园林以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3],倡导以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原理为依据构建城市生物群落,使城市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它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追求和谐,谋求可持续发展,解决

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自然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1.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它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而对于城市来说,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包含了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等。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就是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下,尊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城市生态系统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准则来发展园林。

[4]

2.生态园林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

2.1.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一词,为生态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1937年bertalanffy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出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确定了城市森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生态园林是基于城市森林生态学所提出的。它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结构单元包括草地、花坛、绿篱行道树、林荫道、小游园、花园、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片林、林带、各种纪念林、古树名木、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园林小品等[5]。各个单元有机结合,通过许多生物学和人文过程加以联系构成整体,并以此为基础以生态功能最佳和景致美观为原则,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规划与设计,发挥系统的最佳效益[6]。但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

等,与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健康问题等城市新型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加剧恶化的城市环境,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

2.2.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詹逊首先提出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代替以视觉美为主的园林,1905年他就对美国西部大草原风光进行了生态学角度的设计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8]。从此,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受到了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

2、so

2、cl

2、h2s等有毒气体、释放o

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9]。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物的净化机理方面,近代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已成功破译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有毒物质在植物体内降解或转移的生理生化机制[10]。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其中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评价上尤其是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多学者针对大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城市交错带概念、扩散与反波效应以及廊道效应。杰夫(1995)等人以美国俄亥俄洲为例,研究城市不同类型廊道的效应,证明自然廊道决定着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11]。与此同时,许多景观生态规划师开始探索城市自然廊道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多有建树。

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和尺度相结合的原理与方法,对城市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并将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小气候调节等联系起来,上升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高度,城市生态系学研究也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大大推进。如城市生态园林的时空格[7]

局对物种、种群分布以及物质和营养的水平流动过程的影响,都有一定量化的研究成果面世。这些方法也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效应的分析上。如城市绿地广场和天空可视因子(skyview-factor),对城市温度格局(如热岛效应)的影响,都不断有成果报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4.paulfj,eagle.understandingthemaketofsustainable

http://www.xiexiebang.com/etxfiles/eagles.text,2000

to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