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的一些汇报材料
生态循环畜牧业就是从持续农业的角度和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使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与畜牧业的发展相协调,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实现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
以来,人们为追求畜产品的高产出,向畜牧生产投入化学能,在增加畜产品产出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对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市畜牧业随着规模化饲养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已成为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据统计,全市牧业总产值2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4%。2008年末生猪存栏77.99万头,年出栏肉猪115.02万头;xx存栏4.6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9971头;家禽出栏2694万羽。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因为集约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并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市共有规模生猪养殖专业户7224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72个、养殖小区2个),奶牛规模养殖户376个,肉鸡养殖专业户792个,养殖场130个、饲养小区1个。据调查,全市全年畜禽粪便排泄量约130万吨,利用量约100万吨,利用率为89%;全年畜牧场污水产生量约420万吨,年利用污水130万吨,利用率约31%。这些畜牧场中共有173家畜牧场对排泄物进行综合利用,其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一)农牧结合模式。按照种养平衡的方式,充分利用农场周边农田及果园,干粪制成有机肥料,污液储存于储液池中,施肥时以专用管道连通还田。目前,全市共有91家畜牧场采用该模式,占52.6%。通过该模式的治理,实现了养殖场排泄物合理排放,有利于提高土壤土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二)沼气处理模式。该模式通过预处理池、沼气处理池、氧化塘等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此类处理模式投入大,处理效果较好,适合大规模猪场适用。全市共有76家采取了此模式,占43.9%。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土地制约严重。**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均只有三分地。土地资源总量少,综合利用率低,对农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并且在此情况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为“经济人”,不愿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投向农业。如对畜牧业的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定就日趋严格,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或工商企业主几乎无法找到畜禽养殖用地发展循环畜牧业。
(四)区域布局欠妥。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加之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畜牧场建设随意性很强。一些畜牧场周边没有相应的农田、果园、茶园等,粪尿很难就近消化,畜禽排泄物难以大规模有效地利用。
(五)科技推广滞后。在科技研究与推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还缺乏结合,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与现代新科技结合不够等等。由于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技术没有全面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人员,素质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