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养猪生态环境的预警示及应对策略
新世纪开始以来,从2003年到现在短短的4年间,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几场微生物对人类的突袭事件,一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度的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蓝藻等病毒、单细胞植物等有害微生物接幢而来,相继向人类发出严重的挑战。这些看来是单发事件的背后,不能不让人深深的联想到它的生态恶化的背景及带来的生态灾难的可能。
1养猪生态的发展过程
本文不涉足广泛的更多的人类的一些生态问题,但是就养猪业来说,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养猪生态在其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从中发现一些生态灾难的蛛丝马迹,难免引发起对养猪生态灾难可能发生的忧思。
70岁左右的养过猪的老人,都可以清楚的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我国养猪业威胁最大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所谓的四大传染病,此外还有气喘病、猪流感、乙型脑炎、病毒性腹泻、细小病毒感染等。还有其他威胁不大的一些传染病,像伪狂犬病等。在当时我们关注猪的四大传染病,其他的一些传染病关注较少。
过去的猪瘟疫苗比较安全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对一些细菌性疾病有效,因此猪病的威胁没有现在这么大。人们对猪传染病的恐慌也不象现在这么严重。当时的猪内科疾病主要是胃肠病和呼吸病,外科疾病威胁不大。我们回忆当时养猪生态情况比较好,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主要是分散的农户小群养猪的农牧结合的方式,猪粪作为肥料和养鱼的饲料。猪种是以本地猪及杂交猪为主,饲料有青粗饲料及农家饲料为主。大型猪场很少,养猪密度也不大。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种猪陆续开始引入(新的猪病也随同而来),70年代后期提倡机械化规模化养猪,人们对农牧结合有所忽视,人们饮食上也对瘦猪肉提出了较多的要求,养猪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养猪业迅猛发展,生猪出栏量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1978年我国出栏猪为1.6亿头,到2006年出栏猪达到6.5亿头,增长了4.9亿头。众所周知,我国养猪业主要是分布在农区,除了靠近牧区的农区之外,大部分是属于经济较好或发达地区,中国的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这个地区,我国农田面积号称1.2亿hm2,占全国土地的1/12。试想在这1/12的土地上,仅仅在28年时间内,增长了4.9亿头猪应该说是惊人的。根据统计,全国有13个省市占有全国51.49%的耕地,却饲养了占全国生猪饲养量75.04%的猪,可以看出我国养猪是相当集中的。按能、氮消耗计算,每头猪的能、氮消耗约为人的2.5倍左右,意味着在我国1/12的土地上28年内,除了人口的增长外,还增长了相当于12亿人口的猪(按每头猪的能氮代谢和消化吸收计),增长了这么大的生物量必然要和人争夺自然空间和物质资源。这个所谓的自然空间和物质资源主要是食物、氧气、水等物质,自然空间主要是营养物资消化代谢后排泄到体外的粪、尿、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所排放的空间以及各类其他生物共存的空间,还有一些是对某些动物有特异性的有害微生物的抵抗空间和能力等。
2养猪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我们在这近30年间的养猪生产方面都积极的为了养猪业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呢。有目共睹的我国养猪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保证和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猪肉丰富的需要,当然还有保证发展养猪业需要的一系列相应的工作,这些成就非常值得我们自豪。但是确实还有不少不足,并危及养猪生态之处:
①在我们提倡发展养猪业和发展现代化养猪业的过程中,基本上对我国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农猪结合的方针有所忽视,在提倡规模化养猪时,又缺乏很好进行生态养猪的规划和进行猪粪尿及污染的净化和资源化处理,影响、甚至恶化了生态环境。
②正在农村养猪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农村畜牧兽医的防治体系却因体制改革而削弱,在禽流感暴发以前,农村大部分的畜牧兽医机构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防疫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假药的危害、更使养猪业雪上加霜。而猪农又缺乏猪病防疫的知识以及发展规模养猪的技术,而有些疫苗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猪病的防治,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③大量的、有一些盲目的从国外引进种猪,将国外很多猪病都带进来了。从伪狂犬病、猪密螺旋体病等开始,陆续的蓝耳病、仔猪断乳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渗出性皮炎等等相继在国内流行,像链球菌病本来并不是烈性的传染病,但现在不仅严重的危害猪、还危及人类。
④有些地方养猪发展很快,仔猪本地区无法保证供应,结果就大量跨省的由猪贩子贩运仔猪供应农民养猪,为疾病的流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盲目追求高瘦肉率的猪,要求猪的瘦肉率高达66%~72%,这种要求实质是破坏了猪本身的生态平衡,猪的肉质变坏、繁殖率下降、四肢疾患增加,特别大量引入国外猪种以后,适应本地饲养和环境条件的国内猪种受到排斥,而国外猪种适应性又差,使疾病更易侵袭。为了获得高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罗特仑(瘦肉精),危害人类安全。
⑥养猪的数量盲目的增加,使饲养密度增加,但猪场卫生和排污又不十分注意,使猪的生存条件恶化,为猪病的传播增加了机会。⑦盲目的照搬国外的高精料的养猪方法,大量应用精料,一切饲料全要靠人来配合,人造添加剂、合成维生素等,对天然的青粗饲料的利用却不加重视。众所周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添加剂以完全保证猪的营养需要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⑥要鼓励养猪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养猪龙头企业的作用,扶植农民发展生态养猪经济合作社,组织好农民走养猪产业化的道路。
⑦国家应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养猪比较少的农区发展养猪业,使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逐渐趋向平衡。
以上几条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确实很难的,但应该是有益的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