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环境立镇战略 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实施环境立镇战略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首先欢迎**区领导一行到来,现将近年来**镇城镇发展、环境建设、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作为***区唯一一所乡镇,紧邻***,南北分别与***接壤,西与***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典型的“城郊镇”,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镇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全镇共有六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一个管委会,24个自然屯,总人口7.08万人。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6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669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0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三个率先”发展目标,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创新城镇建设管理理念,下大力气推进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打造洁净、有序、优美的镇域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高起点谋划,找准城镇发展方向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原则,在充分考虑区位交通、产业发展、改造机遇等因素前提下,准确把握镇情实际、细化城镇管理目标、明确城镇发展定位。在发展理念上,按照“抓改造促环境改善”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环境优

1美乡镇为抓手,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通过抓“龙头”(卫生长效管理)、强基础(环境整治)、攻重点(村屯改造)的城镇发展管理模式,因地制宜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目标定位上,以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镇为目标,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卫生治理,加快实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规范农村“四堆”(垃圾堆、柴草堆、粪堆、废旧物品堆)摆放,着力推进集镇细部治理,健全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镇域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在责任主体上,明确党政领导及各村书记主任是抓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坚持“三个结合”,即把城镇管理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城镇管理与干部任用相结合,把城镇管理与奖优罚劣相结合。通过推行领导包村制度,细化和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城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推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工作思路,树立“大环境、大管理、大形象”意识,积极创新城镇卫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思路模式上,我们在客观分析镇情实际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逐级推进”方法,先期围绕“城中社区、城乡结合部、集镇中心”等重点区块,探索实行卫生长效管理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各村逐步跟进。目前我镇****等村均已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卫生长效管理基本实现5全覆盖。在资金保障上,针对村里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通过“上级拨一点、财政挤一点、群众收一点、企业帮一点”方式,拓宽卫生管理资金筹措渠道,实现多元化投入,确保各村卫生管理资金都能落实到位,维持日常运转。在明确责任上,我们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五包”制度。推行以“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责任具体、职责明确”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全落实、网络全覆盖、管理无盲点。同时依托“门前五包”制度(包净化、包绿化、包亮化、包美化、包秩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镇管理,达到农村卫生管理与城市卫生管理逐步统一。在监督管理方面,依托驻镇城管中队,加大城镇管理和综合治理力度,将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农村,重点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提高城镇一体化管理水平。

总结这几年在城镇建设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在有些地方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愿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省内其他兄弟乡镇相比,我们感觉这些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想只有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发展空间,衷心希望各位领导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