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地膜使用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摘要。从南京市地膜使用现状出发,分析了南京市地膜使用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南京市地膜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膜;对策;南京
中图分类号x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1-0085-03
application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mulchingfilminnanjingcity
liuchunlei1etal.
(1.nanj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researchinstitute,nanjing210013,china)
abstract:basedoncurrentapplicationstatus,existingproblemsandchangingtrendofmulchingfilmapplicationinnanjingwerestudied,andcorrespondingmulchingfilmpollution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
keywords:mulchingfilm;countermeasures;nanjingcity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地膜具有保温、防冻、节水、保墒、控制土壤盐碱度以及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作用,地膜覆膜栽培成为促进农业增产的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推广。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用膜消费国。每年地膜使用量约120万t,占据全球市场的61%;地膜覆盖作物已超过50种,每年地膜覆盖面积达0.7亿hm2,近年来增长到0.23亿hm2左右,地膜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预计今后10a中国农用地膜覆盖面积可能会保持大约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1]。
随着地膜使用量高速增加,塑胶地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持续应用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对17个省市开展调查,发现所有覆膜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并且对农业生产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近年来,甘肃、新疆等残膜污染严重的省份已经开始重视并启动地膜污染治理工作。
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随着南京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田在营造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时对农用地膜的需求量加大,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地膜使用强度必定随之增加。了解南京市农用地膜应用及残留现状,开展地膜残留防治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南京市地膜覆盖现状
1.1使用量、覆膜面积持续增加20a来,南京市农用地膜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市农用地膜使用量从1994年的1531t增加到2014年的2640t,增加了近1倍。其中,近6a南京市地膜使用量保持年均5%的高速增长。南京市的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也同步上升,从1997年的10221hm2增加到2014年的21606hm2,短短7a翻了一番。
1.2农用地膜使用强度不断增强地膜使用强度即单位耕地面积的地膜使用量(kg/hm2)。据南京市近20a统计年鉴,南京市的地膜使用强度从1996年的8.59kg/hm2增加到2014年的11.08kg/hm2,提高了29%。从全国范围来看,南京市属于地膜使用强度较高地区[2],应当引起相关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1.3地区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从2014年南京市各区地膜使用量来看,南京市地膜使用量区域分布不均。南京市地膜使用分布在7个涉农区中,江宁、六合、高淳是前3个占比最大的区,合计占全市使用量的61.3%,雨花台区占比最小,仅0.7%。
1.4残留量逐年增大,污染日趋严重据南京市2009年污染源普查报告,全市地膜回收率为83.47%,回收状况不容乐观,离100%回收率仍然有不少距离。地膜是一种聚乙烯加抗氧剂支撑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分子量大,性能稳定,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留存200~400a。长期的地膜使用,残膜不断累积,如果按照2009年的回收率计算,南京市年地膜残留量从1993年的253t上升到2014年的436t,22a间地膜年残留量增加了近1倍,22a间总地膜残留量累计达8393t,即耕地的地膜残留量达35kg/hm2。
2目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污染问题一直没有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随着中西部地膜残留问题凸显,地膜污染防治才逐渐被重视。尽管南京市地膜使用量尽管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地少人多,强度逐渐增加,地膜残留状况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南京市地膜使用及管理存在主要问题[3]是:
2.1产品质量不过关农膜生产市场准入条件低,乡镇企业占有相当比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批生产厂家使用劣质原材料,减少农膜生产厚度,导致市场上主流农膜厚度一般为0.005~0.008mm,产品质量不过关,易破碎,不利于回收再利用。
2.2使用者环保意识不强地膜的使用者主要是农村人,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环保意识淡漠,大多数人对地膜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地膜回收和再利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3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缺失我国尚没有针对农膜污染防治进行专门性立法,没有建立农膜土壤残留标准,也没有针对超薄膜回收难的问题修订国家地膜厚度标准,导致管理部门、生产企业、消费者的责任意识模糊,缺乏法律约束,给予地膜残留滋生蔓延的空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陈东城.我国农用地膜应用现状及展望[j].甘蔗糖业,2014,8(4):50-54.
[7]刘金军,王环.农用地膜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6):9-13.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