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新宝:我国垃圾沼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到的比重逐步增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比较和未来趋势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针,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关键字: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现状、信息经济现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趋势

引言。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倾向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而我国从改革开放后将社会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产业规模、对外出口的增长等在全国各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渐渐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信息产业带动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人们的视角也越来越关注信息经济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此来制定方针政策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兴起

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出和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其中就涉及很多数据的信息化处理与演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紧迫性。80年代初,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普及。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兴起,信息经济也随之得到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的咨询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57万,注册资金79.5亿元。这一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2%。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截止到2009年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进口3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出口降幅逐步收窄。l

1、12月连续正增长。最近几年,我国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分散建设转为整合应用,行业it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国内的软件与it服务产业整体收入迅速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改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软件与it服务行业总体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中国软件与it服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软件与it服务市场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2008年,我国软件与it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50.2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加值413.3亿元;2009年,我国软件与it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85.2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加值535.0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7%,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1.6%,实现销售收入50589亿元,同比增长了25.9%,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启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建设了一批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对科研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有效发挥。集成电路、软件、数字电视、数

字集群、光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运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在完善创新机制方面取得新的成效。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发布行业标准284项,申报并获批准国家标准49项。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力度加大,组织完成了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专项规划、职能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级电信监管部门按照“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从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发,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管理方式,扎实开展“畅通网络、诚信服务”及“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活动,在互联互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移动信息服务、垃圾邮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和规范稳步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引导企业降低部分地区过高的移动电话资费和区间通话费。建设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力度加大,通信建设市场秩序好转。应急通信和党政专用通信工作得到加强。修订发布了频率划分规定,加强了台站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软件正版化、手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大了税控收款机等产品的管理力度,整顿和规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项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企业、城市信息化推进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电子签名法,完善了电子认证服务工作,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信息技术应用条例的制定工作,组织实施了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研究并提出了信息产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得到加强。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信息经济的特征

信息经济的劳动力主体将转化为信息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时代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本世纪末我的儿子长大后干什么。》文章写道:“我们将来有些什么工作呢。将来是这样一个金字塔:最高层是“信息生产者”——科学家、研究员和工程师接下来是“信息传播者”——教师、公共信息传播人员、交流人员等;再下来是“协调和管理人员”——信息分析人员、市场调查专家、计划人员和监督人员;再下来还有“信息处理人员”;最后是“信息业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包括设备操作人员和通讯工作人员。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繁荣,离不开信息工作者—知识分子。现在战略性的科技人才,成了世界性竞争的焦点。

信息经济是知识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而不是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经济。在信息时代.人们生产大量智力—智力的生产力成了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换句话说,在信息时代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以信息的投入来代替材料和能源

的投人,从而取得倍增效应。现在有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叫做“增值。所谓增值是说人们对某种原料进行加工或对某种服务加以改进后,就使制成品或者服务的价值高于原来的价值。实际上,每一种物品(劳动对象)投入有用信息后,都会增值。资产阶级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两个世纪以前就曾说过:一个花费了大量劳动和时间教育出来的人可以比作10台价位昂贵的机器。

信息经济是交互性、跨国性、全球性的经济。信息经济的生产过程不再局限在一个公司甚至一国范围内。在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交流和限制总是并存,从而形成复杂的局面。这里没有水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水久的经济利益。生产的跨国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现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额,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全球而言,贸易的增长率一般高于经济的增长率。zd世纪兑年代.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不到1%,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即使去除了物价因素也达到了3%。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浅析》郭凌《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12月第十二期《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王旭东《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二期《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百度文库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探析》李刚吴子超于畅《当代经济》2009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