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2006年12月,区委书记****在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的宏伟目标,为****的未来谋划了崭新的蓝图:****新城、科技轻工区、现代商贸区、都市休闲区、新兴文教区,蓝图振奋人心,我们相信****有能力在未来五年实现目标。如今的瓯海,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名列温州前茅,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环境的恶化,恶劣的环境严重影响了瓯海城区形象,阻碍了城区档次的提升。未来几年,如果瓯海城区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阻碍“一城四区”宏伟蓝图的实现。因此,在共建“一城四区”的进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城区环境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1、****城区环境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人民建设新****的规模空前,农村有了新的景象,收入有了提高,潜意识中普遍认为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了,它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几年来,****区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农村经济在短短的几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疏散了一部分城市工业,大大减轻了城市的污染,对城市中心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但农村环境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农作物随着耕地的减少而减少,空气质量、水体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务工人员的增多而恶化,城镇化进程中也带来了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各类对生态环境存在巨大危害的污染源。针对严峻的环境现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妥善处置。

2、城区环境问题的原因

(1)城乡发展不协调。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城市优先发展,然后发展农村,但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城市需要负担的环境债务转移到农村,出现了农村环境逐步恶化的局面。

(2)发展规划不科学。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中国绝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的城镇建设起点较低,投入少,发展不科学,规划不合理依然存在,普遍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建设状况。

(3)生活污染加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逐年增加,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大部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4)企业污染严重。企业的迅猛发展虽然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效益,但也给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损失。化学品污染、金属污染、噪音污染、空气质量恶化成为未来几年亟需解决的问题。

(5)环保意识淡薄。近年来,农民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农村基本建成了化粪池等环保设施,农民也养成了让生活垃圾入袋的习惯。但“一城四区”建设的另一支主力军——外来务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十分淡薄,并未真正树立“温州是我第二故乡”的理念,没有处理好个人收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环保设施视而不见,消极对待环境污染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强化职能,提升素质。首先,提高环保队伍业务素质。加强对环保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其次,健全环保局、环保所队伍,尽可能在重点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所。由于环保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牵扯到农、林、牧、水、公、检、法等部门,因此必须完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开发保护资源协调统一。第三,尽快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并且加强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

6、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区政府、乡镇、街道成立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当地环境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可以以试点的形式先行开展,等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以确保“一城四区”建设进程中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政策上的缺陷;既有农村内部原因,也有来自农村外部的影响。改善农村环境,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途径,争取在“一城四区”建设进程中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