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水土保持的涵义就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水土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是对水土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

国土整治的根本。对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减轻土壤退化、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效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还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以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水土保持措施一是拦蓄降水,使地表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三是减少或者避免各种水体相互污染。这一切都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入,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挖坑栽树、翻土种草、保持土壤,发展为今天的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做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从而,又给水土保持赋予了绿化、美化的功能。

由此看来,新时期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而是一项以人为本,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