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生态林业是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宝鸡市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宝鸡市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绿色宝鸡的对策,为宝鸡市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宝鸡;生态林业;生态环境
宝鸡地跨秦岭、关山两大林区,现有林业用地1902.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森林面积1465.7万亩,森林蓄积量7364m3,森林覆盖率55.26%。近年来全面实施城镇绿化提升、农村绿化覆盖和千里绿色长廊、渭河北坡、千渭之会湿地、西宝客专等重点区域绿化延伸,率先推进“一屏五带八化”关中大地园林化,累计植树近2亿株,营造林带1万多公里、新建义务植树基地83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化模范县6个、省级8个及省级“三化一片林”生态家园示范村389个;累计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187.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3.78%提高到55.26%,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呈现出“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城乡林果化”的生态大格局。近年来,绿色宝鸡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但生态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更好地巩固发展森林城市成果,打造“绿色宝鸡”升级版,仍需要我们继续去实践、探索。
1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造林树种结构较单一,规格普遍偏小。绿化中,广泛采用的造林树种以侧柏、刺槐、油松等常见树种为主,造成很多地方绿化千篇一律。走到哪座山,不是一片侧柏林就是一片刺槐林。普遍栽植的苗木规格较小,以幼树为主,缺少大规格苗木,达不到森林城市乔木为主的具体要求。
1.2绿化以中心城区为主,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乡村道路、水系渠岸绿化相对薄弱,还有缺株断档现象,绿色贯通度不高;城镇立体绿化、垂直绿化滞后,片林景观不多,园林化水平有待提高;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建设发展缓慢。
1.3绿化地域特色不明显,绿化档次不高。本地适生的白皮松、椿、榆、楸、槐等乡土树种应用较少,而引进的外来树种,在显示地域特色、发挥生态效应方面作用不甚明显,容易发生生物群落发育不稳定、病虫害机率增加的问题,形成了不利于优良乡土树种发展的局面。同时,能够提升整体绿化品位的高档树种数量较少,缺乏精品工程。
1.4经济林所占比重较小,经济效益偏低。在推进绿色宝鸡建设过程中,虽然把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发展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长期以来,经济林生产建设处于广大林农零星栽植、分散零售初级产品的历史现状改变不大,经济林产业对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低的现状仍未改变。
1.5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综合效能偏低。总体绿化上结构还不优、景致还不多、功能还不强,尤其城镇村、道路和河流周边绿化相对来讲还是短板;全市森林覆盖率55.26%,高出全省12.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关中五市一区之首,但森林蓄积量仅占全省的14.4%,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能偏低。
2工作思路
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一个目标”,坚持改善生态和服务民生“两条主线”,推动绿色宝鸡、水润宝鸡、亮丽宝鸡建设。我们要本着珍惜荣誉、发展成果、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品位、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突出重点,主攻薄弱,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巩固好创建成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搞好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扩大经济林树种比例,突出乡土树种,显现地方特色。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宝鸡创建活动,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使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绿色聚人气、以绿色争商机、以绿化促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赵林美.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苏惠超.以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吉林农业,2013(3):320-321.
[3]韦小满.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1(1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