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设立**新区五年来成效的回顾
自**年*月*日中央决定设立**新区至今已有五年,按照中央的部署**新区真正践行了新发展理念,并向新城新区建设的新模式新样板方向努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了科学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新区汇集多方专家力量完成了总体规划以及二十多个专项规划,加之中央还专门出台改革开放指导意见以及十几个配套的方案,这些都为**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范导引和有力的政策支撑。也就是说,在政策规划方面,**新区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体系。构建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构架。**新区规划的四纵三横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特别是**城际铁路的开通,从**西站到**仅需**分钟。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是**新区迄今最主要的建设任务,为**新区集中承接**非**功能的疏解,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突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设原则。**新区把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摆在重要优先位置,特别是对白洋淀的治理,花了很大的代价和投入,清淤、植树、生态补水等工程对白洋淀水质有很大的改善。五年来**新区基于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
二、**新区进入新阶段的使命特征
目前,**新区建设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就是集中承接**非**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阶段。这个阶段,跟前面搞规划、搞基础是不同的。**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解**非**功能,**新区是疏解**非**功能的一个集中承载地,所以可以认为,现在到了**新区真正意义上履行中央赋予战略使命的关口。这个阶段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规模性质来看,大规模的疏解与承接正式拉开序幕。应该说这五年**的非**功能一直在疏解,比如以**的“动批”为代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以医药、汽车、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一般制造业,向**地区转移。但是这些疏解还只是非**功能的一部分,还属于分散型疏解,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步完成,向**新区集中承载地疏解将开始实质性的启动,**进入大规模承接阶段。
第二,从承接的重点领域来看,“高端高新产业”和优质公共服务机构将大量落户新区。比如来自**的央企总部、学校医院以及文化事业单位等,同时,疏解跟新建可能会同步进行,来自国内外的符合新区发展定位的产业也是**承接的使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疏解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应坚持有序疏解、自愿疏解的原则,对于疏解人群的福利受损应考虑相应的补偿,避免在疏解过程中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使得疏解工作能够有序顺利的推进。
最后,坚持改革创新问题。在国内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新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能否创造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洼地”。目前,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新区,还有**的共同富裕实验区等南方地区,在政策上都有非常大的优惠,特别是财税政策。北方跟南方的竞争非常大的一个弱势就是政策上没有竞争优势。现在企业注册地的选择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政策优惠,特别是创新型的中小企业非常关注。**新区今后的发展在政策上需要创新,特别是财税政策。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新区在住房、户籍制度上的优势,并辅之以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来吸引资本和高端人才,因为要素资本是逐利的。
总的来说,**新区由规划政策、基础建设阶段转向进入集中承接与大规模的建设并举阶段,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新区,使其在**协同发展中发挥好主承载地的作用。通过**新区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协同联动,并带动**发展。此外,还应当赋予**新区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目前北方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希望**新区能够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提振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