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新农村建设思考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普遍现象。要办公共事业,要么借助“一事一议”伸手向农民筹款,要么等着上级支持。最近,我们到众兴镇龙门居委会调查,却是另番情景,所见所闻让人耳目一新。农村的可喜变化,让龙门人多年憧憬正在变为现实。

——投资150万元建设的行政、教育、文化活动中心,村庄硬化路面已全面完成;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200多元。村庄小楼林立,电话、电视、自来水全面普及。私家车、互联网陆续入户;

——林木(绿化)覆盖面65%,沼气使用户70%,太阳能使用户55%,成为江苏省生态示范村。

2001年,城厢镇将先进典型司李村与干部轮番上阵、集体负债累累的龙门村合并。**年划为众兴镇建立龙门居委会。辖区3900口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无特殊资源利用。五年时间能创造如此可观业绩,他们的成功举措在哪。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面上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靠集体经济支撑公共事业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龙门是全县首批小康村之一。小康村目标实现后,如何向富裕村、现代化新农村进发,支部一班人既不等待,也不盲从,他们从基础工作抓起。除了紧紧抓住经济这根主轴外,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解决村庄道路,现已基本解决自然村庄的硬化路面;二是建设生态村。河道护堤林,村庄绿化林,全村绿化覆盖面65%。运用上级补助、集体补贴、农户补充办法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目前,自来水已普及、沼气使用户达70%,太阳能使用户达55%,去年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三是发动民力新挖、清理排水沟,使小沟入中沟,中沟入高松河,解决村庄小沟藏污纳垢现象四是新建垃圾池。集体出资按村庄建好垃圾池,规范居民按地点倒送,安排专人清理。五是定期打扫卫生。现已实现村容整洁的初步目标。目前,该村正根据自然村庄分布实际,农民意愿,民力条件,作好村庄改造规划,待审批后再分步实施。

四、建立领导班子长期行为机制

“天下第一村”老书记吴仁宝干了48年村书记,回首以往他作出了这样的实践判断:凡是哪个地方三年、两年要换书记的,书记越多,可能贫困户也最多。我们要把村搞好,使得农村稳定,就要有长期行为。龙门的发展变化,也正是在党支部确立长期行为机制下才把农民的愿望变为现实的。首先是稳定干部队伍。现今的“三大员”都在村里干了十年以上,支部书记周耀建现在虽然是镇长助理,仍在村里工作。主任苏仪虽然年龄四十开外,也是村里的“老干部”。他们多年情同手足,配合如一,一步一趋,让龙门走向辉煌。其次是提升干部素质。经过几年进修函授,村主要干部都达到大专学历,其他干部达到中专学历。他们靠每周安排学习自找不足,来培养干部的以身作则,带头奉献精神。他们长期实行机关上班制,来考核出勤;企业岗位制,来考核工作质量,奖罚分明,寓教其中。三是发挥党员、老干部作用,强化村民自治。全村98名党员中,在家党员有7人办企业,带动农民致富。村里成立老干部协会,将离退休干部组织起来,参政议政和监督。村里重大事项,由党员、老干部先讨论,拿方案,再交给农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保证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达到政令畅通。比如,村里建设工程招标、施工协调、质量监督都有老干部、党员和农民代表直接参与,让农民放心。再比如,计划生育难,经党员、干部、群众讨论,制定了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全村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对独生子女户免费入学,考取大学奖励,医保、住宅优待兑现。去年有61对夫妇与居委会签订了“终生只生一孩”协议。由于强化依法治村、民主管理,近几年,全村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大的民事案件,干群关系融洽,邻里相处和谐,去年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