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多经工作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供电多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就拿****供电公司所属多经企业来说,各项经济指标年比年都不同程度地翻了几番,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地方民营经济和改制企业的发展步伐差距还很大,迫切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解决。

一、供电多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发展的桎梏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供电多经企业面临的竞争对象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更为激烈,靠主业垄断而获得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将逐步不复存在。相反,其原有的人才缺乏的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发展的桎梏。据调查,目前供电多经企业的法人代表大多数既是管理者,又是销售者、技术设计者、收帐者,所有生产经营集于一身,这怎么能做大做强呢。有的法人代表一个月的手机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据说都是业务电话,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以致于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制定多经企业的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经企业的发展。人才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

1、缺乏专业人才。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等原因,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效技术工人。据调查,在供电多经企业中技术人员不足10%;60%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40%的需要经营管理人才,30%的需要市场营销人才。目前,由于受供电体制影响,供电多经企业对人才资源的投资少,人才青黄不接,影响了发展。

2、员工整体受教育培训程度不高。有的多经企业从未对员工进行过培训,忽视了自身对人才长期培养,直接导致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3、留住人才难。有的多经企业虽然在社会上也招聘了急需人才,它不具备外企、其他企业在薪酬结构、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在福利、劳保、社保等方面的强势吸引力,使得在留住人才方面具有先天不足,影响了其发展。

(二)创新乏力影响竞争能力

供电多经企业的创新乏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目前,供电多经企业管理模式较落后,习惯于“人治”,加上主要依靠简单的机械操作,技术含量不高,面临的压力大,大部分法人代表觉得自身的竞争力较差。

1、制度创新不够。目前,大多数供电多经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制于主业的限制,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机制与体制不活,创新力也不够,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是摆在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第一,科技投入不足。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多经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1%,有的甚至为零。第二,技术创新的基础薄弱。在多经企业,科研人员少,拿不出高科技产品,导致附加值(或毛利额)不高。

(三)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多经企业要积极参与创新一是多经企业要实施产权制度创新,构筑多元化、社会化的产权结构;二是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自主创新;三是要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探索新方法,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四是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尽快过渡到富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对待多经企业要一如既往的关心,不仅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更要从资金上加以体现,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支付其货币资金;二是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多经企业改制,注入资金进行改造,增加其活动;三是要对多经企业经营业绩好、有前途的要敢于承担风险,既可直接投入,增加投资收益;四是要帮助融资,积极进行担保贷款,解决过渡难关。

(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企业形象一是要树立增强品牌战略理念。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消费者,当消费者认同一个品牌,也就认同了企业和产品,更意味着企业赢得了消费者,占领了市场。因此,多经企业应增强危机感,苦练内功,努力打造品牌,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要增加品牌投入。品牌的背后是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管理文化精神的凝聚,最直接地体现在产品的品质上。为此;供电多经企业要具有自己开发设计出自己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商标,才能塑造出企业的形象。三是要扩大品牌形象知名度。电力多经企业要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电力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打出拳头产品,扩大电力形象,创造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