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党的*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县域人口的80%以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正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由起步试点到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形势进行了分析与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浅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一)村民致富有了新的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增收的利益。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比2005年增加730元。一是增收渠道宽了。新扩特色产业基地19万多亩,新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万多亩。二是产业链条长了。新增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业品牌12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个、农民经纪人队伍3500多人。三是就业门路广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总数达到14.2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37.4%,年增务工收入近亿元。

(二)村庄环境有了新的面貌。两年来,全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6000万元。一是推进了一批建设项目。硬化乡村公路480多公里,完成水利工程近500处,实施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6.6万亩。完成改水6.4万人,改厕3.6万户,新建沼气池5000个。新增电视入户4万多户,新建和改造村部168个,建宣传文化墙144处、农民图书室138个、体育休闲场155个。二是整治了一批宜居村庄。编制完成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村庄布点规划和131个村庄规划,清垃圾1700多吨,清淤泥340多公里,清路障3000多处,完成农户居住环境全面整改2.7万户。三是建立了一批示范样板。通过开展“三级示范”,集中建了太子庙示范片,重点抓了21个市级示范村,建立了34个乡镇示范小区。

(三)村风和谐有了新的气象一是推进了民主管理。全县组建各类理事会335个,参与人数3878人。由于制度健全、推行了民主管理,党员“双带”本领明显提高,支部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倡导了社会新风。评选出“新农村建设文明示范户”1235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三是营造了和谐氛围。去年来,示范村(点)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一例计划外生育,民间纠纷、农企矛盾显著下降,乡风文明有了新的氛围。

二、理性正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困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从抓特色入手,发展现代农业。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突出三个“特色”。一是突出特色基地,扩张优势产业,把规模化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立足“四乡”特色,突出“六大产业”,发展“一乡一品”。到2010年,全县力争建成特色基地120万亩,新扩10万亩,在优势产业上实现全县农民年均增收100元以上。二是突出特色加工,发展龙头企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柱。打造一批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到2010年,全县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新增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新增年加工产值10亿元,新增各类农业品牌50个以上。三是突出特色组织,发展专业协会,把市场化服务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0年,力争全县新增农产品专业加工营销小区10个、农民专业协会100家、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购销网点1000个、农民经纪人1万人。

(二)从抓机制入手,建设宜居农村。要从创新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一是创新示范引导机制,抓好办点示范。推行“百个科局联点村、千名能人帮小区、万名干部进农户”的办点示范工作机制,继续实行转点扩面。到2010年,全县初步建起“工业园区的新农村”、城郊“三乡(特产之乡)”、“西湖水乡”、“山丘林果”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及100个以上的示范村、200个以上的示范小区。二是创新项目整合机制,突出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支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每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5亿元,其中县财政直接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到2010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50%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沼气用户2万个以上,所有行政村通上水泥路,硬化渠道1000公里以上,完成土地平整5万亩以上,90%以上的农户用上有线或无线数字电视,每个行政村有1家以上农民书屋100家、1个以上群众文化体育团队。三是创新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设模式。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重点推广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宜居住宅的“三清三改”模式,生态小区的环境整治模式,安全饮水的市场运作机制,乡村道路的安全管护机制,基础设施的建设筹资模式,因地制宜的村庄布局模式,农民为主的民主管理机制,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机制,目标管理的督查考核机制等十类比较成熟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再现亮点、再创经验、再上台阶。

(三)从抓教育入手,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是*赋予的重任。一是开展科技培训行动,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大户。每年开展科技培训100场以上,受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育一批发展高效农业的生产能手和种养大户。到2010年,全县新增各类农村经济大户2000户以上。二是开展人才培训行动,培养一批新的农村党员干部。面向农村基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到2010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的村干部或后备力量进入大中专学历教育,改变村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新型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通过技术培训,使60岁以下的农民都掌握2—3实用技术。三是开展转移培训行动,培训一批新的“农民工人”。按照“转移农民富农民”的基本思路,摸索“集中办班”、“厂村共建”、“订单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模式。到201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8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使我县非农队伍不断壮大,工资性收入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