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先后召开了相关工作座谈会议,并组织镇级领导、办事处书记和32个重点村支部书记到龙口市南山集团和章丘市双山街道三间溪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的工作热情,从而在全镇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下面结合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和看法,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和取得成效

xx有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近x万人,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前期,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法,选择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x村、x村、x村、x庄村先行试点。试点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容村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在全镇还大力实施了“强基固本”、“综治固垒”两大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以农村“三职”干部工资发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双向”考核规范化管理和推行“五民主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整治后进村班子为重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村综治办主任工资发放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建、管、述、评”、“三五”百分考核管理机制和试点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基层组织基础稳固,社会政局稳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目前,大蒜基地达到了x万亩,路林、丰产林达到1.2万亩,奶牛养殖突破1000头;完成了坦山片区3000亩退耕还果基地完成苗木更新和新品种引进,新引进大蒜深加工企业2家,总投资500多万元,年加工大蒜2400吨;新发展浅水藕池10处;新嫁接核桃1000亩;新发展大蒜协会、供水协会各1家。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撑。

(二)公益事业全面推进,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村达到100%,人口参保率达到90%,共筹参合资金92万元二是加快了村村通自来水步伐。今年投资1100万元,力争完成二处水厂及27个村的管道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三处深井的招标工作,其中万庄深井已经开钻。三是继续完善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今年上报计划50公里,目前,所有道路全部开工,已有4个村完成计划,其他村正在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村文化大院、街心公园建设力度,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x庄村街心公园已完成规划,翟庄村敬老院正在建设,完成后可容纳160位老年人居住。全镇x个村全部安装了科普宣传栏,30多个村完善了文明一条街建设,实现了主干道绿化、亮化。五是新发展“一池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村30个,生态示范户1500户。目前,示范村、示范户已全部落实。六是城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在商业街两侧各完成了宽4.5米,长2000米的花砖人行道;对商业街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范了广告牌匾,清除了乱搭乱建,清理了占道经营,实现退路进厅,规范经营;强力推行门前“五包”,确保整治效果;投资50万元,对街心花园的草坪、灌木、灯具进行更新,完善了文体设施,文化广场地面硬化工作正在实施;抓好了现有垃圾场(池)的改造。把商业街现有的5处垃圾场(池)全部改造为半封闭式垃圾池,减少了垃圾二次污染。

(三)开展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和农民素质

一是实施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做到“三清”。即剩余劳动力人员清楚、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弱势群体清楚。二是加快了完善农村文明一条街、科普一条街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有线电视、宽带进村,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广泛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品牌效应,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在此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财政专项资金力度较弱。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薄弱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相当部分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很大。省、市、县下拔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特别是社会保障不足

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一般。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优。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区镇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文化发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发掘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育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看得起病。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合格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