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路“三乱”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公路“三乱”存在的根本原因

1、执法与“执罚”观念倒置,为民服务理念缺失。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是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平稳有序发展。背离这一目的,行政执法不但不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且还会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滋生行业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分析近几年我市查处的公路“三乱”违法违纪案件,可以明显看出,一些涉路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背离行政执法的真正目的,把行政执法作为谋取本部门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手段,寻找各种借口,巧立名目,超越权限,违规上路乱设站卡,滥用职权,违反有关政策法规,随意处罚过往车辆,不是以确保道路畅通,维护交通正常运行秩序为出发点,常常是以罚代法,以获取本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甚至人为设置关卡,影响交通。追根寻源,在于执法理念错位,为民服务意识淡漠,受利益驱动所致。

2、执法队伍成分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基层涉路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复杂。据了解,我市某县交警队现有在岗人员67人,其中在编正式干警只有10人,协警17人,协管员40人,编制严重不足,正式干警仅占在岗人员的14.93%,临时聘用人员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力量。二是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如我市运输管理系统,今年以来本级办理和国纠办、省纠办所转办的几起群众投诉中,罚款不出据正式行政处罚书,不履行听证告知义务,不制作现场询问笔录固定证据以及滥用处罚程序的投诉案件时有发生。三是违纪问题相对突出。一些涉路执法部门因对执法人员教育不严,管理不到位,罚款不开票,中饱私囊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教育培训,业务不精,政策法律水平不高,执法简单粗暴,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执法队伍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3、财政支持保障不够,执法经费严重不足。足够的财政经费列支,是各级涉路部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现状看,我市各级涉路执法部门人员工资,多是通过差额拔款或自收自支实现的,经费来源基本上从其上交政府财政的罚没款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在没有正常的财政经费作保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情况下,一些涉路部门为维持日常工作运转,开展正常执法工作,并保证一定的经济待遇,不得不另辟蹊径,“靠山吃山,靠路吃路”,铤而走险在公路上大做文章,客观上造成了公路“三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根治。

4、政策文件相互抵触,涉路部门各自为政。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以来,国务院纠风办、省政府纠风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严禁任何单位、任何组织在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然而,有些执法部门千方百计寻找政策漏洞,依据有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该条例《释义》相关解释,将检查地点延伸到公路路口。运政执法部门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面对收缴各类规费困难较大,经费不足的现实状况,不是将《条例》规定的执法重点放在源头,而是避重就轻,随意上路执法检查现象非常普遍,由此造成的纠纷和投诉不断;路政执法部门为执行上级“严管重罚”的治理超限超载政策,在实施流动检测过程中,违规现场处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另外,交警部门利用上路执法的特权,对正常行驶的车辆,特别是对外地过境车辆随意拦截违规检查罚款非常普遍,常常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这种运政、路政、交警争相上路检查,多头设卡处罚,各自为政的反常现象使得过路司机怨声载道,深受其害。

二、治理公路“三乱”应采取的对策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要树立大局意识,摒弃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充分认识公路“三乱”的危害。涉路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把治理公路“三乱”作为部门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治理公路“三乱”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取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二要理顺财政体制,提供有力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涉路执法部门各项正常经费的保障和支持力度,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同时,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把办案经费、奖金福利与罚没收入挂钩的做法。随着燃油税费改革政策出台,将停止执行征收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各项规费,运政部门部分人员也将逐步分流。各级财政部门要抓住有力时机,及时调整政策,保证各级执法部门执法经费落到实处,避免因经费得不到落实而继续出现公路“三乱”现象。

三要完善治理机制,加快监督网络建设。首先,在已经建立的由纠风、交通、公安、林业、农业等部门组成的快速反应机制基础上,定期召开治理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督察组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快速反应运行机制正常高效运行。其次,要加强各涉路执法部门内部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完善的条块结合、纵横交织的监督网络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投诉渠道,在重要公路出入口处、收费站、超限超载检测站公布纠风部门、涉路主管部门及新闻媒体监督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受理解决群众投诉问题,把群众因公路“三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四要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执纪从严执法。坚持“查纠并举”的原则,一是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投诉,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路“三乱”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二是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对多次出现公路“三乱”的县区、重要路段,要按照责任制追究的相关要求,追究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责任三是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典型的公路“三乱”问题在新闻媒体及时进行公开曝光,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四是纠风部门要定期组织治理公路“三乱”有关部门单位学习相关文件及政策法规,制定完善有关制度规定,明确纪律要求。同时,要对执法人员经常进行警示提醒,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复杂而艰巨,各级政府及涉路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公路“三乱”的严重性、危害性,要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认真研究、分析查找新时期公路“三乱”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及时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取得强有力的支持,在工作中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治理方针,彻底实现公路无“三乱”目标,为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创造和谐平安的道路交通环境作出贡献。

(作者分别是市监察局副局长,市纪委纠风室干部)

第二篇:我国公路“三乱”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公路三乱及解决办法

物管1101班第一组起航公司

一:

为什么交通部门有乱收费的情况。

1.财政支持保障不够,执法经费严重不足.2.监督部门监管不严

3.官员贪污,利益链众多。二。三乱的根本原因。

1、执法与“执罚”观念倒置,为民服务理念缺失。2、执法队伍成分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3、财政支持保障不够,执法经费严重不足。4、政策文件相互抵触,涉路部门各自为政。三:超重超载为什么越治越严重。

5、超载车多,与货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超载得不到有效制止,不少货主单位对运输单位提出苛刻的条件,按照这些条件,不超载运输根本不可能赚钱。为了拿到运输订单,多数运输单位不得不咬牙接受。6、多数高速公路费用征管部门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对超载车辆整一张闭一只眼。7、汽车生产企业规避产业政策,寻找政策空当,以“大吨小标”的方式迎合买方,投其所好,从而达到扩大生产、扩大销售、增加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回报的目。所谓大吨小标车,是指实际载重吨位大,而国家生产标准吨位小的车辆。这种车辆普遍存在于运输煤焦的大型货运车辆当中。四:解决方法1、完善政策法规。

2、监督部门应加强惩处手段。3、提升执法者的文明与职业道德。

第三篇:虚假广告的存在原因及治理对策虚假广告的存在原因及治理对策

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分析虚假广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广告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已颁布实施多年,但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还缺乏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配套的法律较少。

二是对虚假广告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对虚假广告的治理大多是工商行政部门的单一处罚制度。对已产生社会危害性的虚假广告的处理,一般只限于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范围,未能从根本上起到惩治和遏制的作用。

三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往往自认倒霉,不愿投诉或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致某些虚假广告大行其道。

四是广告方利益的驱使。利益的驱使导致经营者大量刊播虚假广告。而作为发布方的广告媒体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缺乏行业自律,没有认真审查广告的真实性,使得一些违法广告走向市场。

对虚假广告的治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广告法》权威性较高,但仅调整商业广告。《广告管理条例》比较全面,但没有明确广告的含义,而这却是关系到《条例》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的重要问题。至于公益广告,可通过特别规定界定其特征。严格、统

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管理广告的基础

二是建立规范的违法广告公众举报制度。建立这一制度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要有明确的受理机关和举报方式,以解决向谁举报和如何举报的问题;要有负责的查处结果反馈公告制度,这是对举报者负责态度的对应;应有必要的物质奖励措施,以调动举报者的积极性;应为依法举报者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这将是对广告活动实施动态监管的有效措施,也是根治违法广告的良策。

三是加大对虚假广告惩罚力度。《广告法》规定,违法广告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发布、没收非法所得、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以消除影响,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而在实践中,广告主跨行政区域发布广告,违法受处罚的可能性较小,违法获利的机会很大。正是因为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收益,虚假广告才难以治理。如果惩罚力度大至违法收益为零或负数,违法广告参与者考虑后果就会望而却步。建议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罚力度,震慑违法者,达到立法目的。

四是加强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完善法治的保障。首先要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知识和广告知识的辨认能力。其次要加强行业组织内部法律监督和管理。发展与繁荣广告文化市场,必须建立一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超技术的广告文化创作与经营队伍,进一步提高广告文化的思想性、真实性、典型性,把握广告宣传中的价值取向。

总之,只有切实解决当前广告立法和执法中的问题,做到依法做广告,依法管广告,才能使广告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篇:假冒伪劣卷烟存在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浅谈假冒伪劣卷烟存在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

制假贩假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假冒卷烟一直困扰着卷烟市场,成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毒瘤。假冒卷烟的大量存在危害人民健康,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打击制售假烟是每个烟草专卖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这也是能否维持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促进行业协调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历年来的打假经验,从系统性的角度对假冒伪劣卷烟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与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和应对策略。【关键词】

制售假烟原因治理对策

近年来,行业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持“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的工作方针,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市场秩序得到明显的好转。然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制假售假行为从未停止,打而不掉、打而复生。这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认为每年打假成绩不少,但屡打不绝,有时甚至出现反弹、反复,需要我们对这一现象认真思考,重新审视,

首先必须找出其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因此对我国制售假烟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找出其存在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宣传是一份无形的力量,是治理公路“三乱”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尤其是驾驶员和车主对治理工作的支持、配合,促进治理工作的扎实开展,都能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的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全力保障公路交警部门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

要切实解决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和经费没有保障的问题,真正为交警部门严格规范执法、避免公路“三乱”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同时,公安交警部门也要自觉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财务检查监督,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为规范执法防止“三乱”提供宽松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