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整治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一章绪论…………………………………..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3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4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4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5

第二章文献综述……………………………….6

一、相关概念界定………………………………..6

(一)交通……………………………………..6

(二)城市交通………………………………6

二、基本理论…………………………………..13

(一)公共物品理论…………………………..7

(二)城市交通………………………………7

第三章研究设计……………………………….8第四章研究资料及数据收集……………………..10第五章数据分析………………………………101第六章研究结论………………………………10第七章总结………………………………….10参考文献………………………………….11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当前,国内各地在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时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政府在致力于道路交通硬件设施的建设,让道路变得更宽敞,提供更多的车位解决停车难等问题时,由于部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意识不高,各种交通不文明行为却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人的素质成了交通拥堵治理的一块短板。年国内各大媒体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告诉我们,做好“人”这篇文章,不容忽视,对当前我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如何通过建立社会资源引入、运用机制,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的优势,产生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服务者”之间的角色互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有效弥补了当下政府部门交通管理力量的不足,又有效促进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素养,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人人参与、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维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畅通,并为今后城市交通大升级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研究意义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上路行驶,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驾驶员的行列,这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及交通参与者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了交通拥日趋严重,我国各大城市均面临着停车难、行车难问题,交通出行正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能否解决好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行”,将直接影响到生活的幸福度。近年来,全国各地非常重视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出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花力气、下功夫,努力缓解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如:交通限行、车辆限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优化交通组织、整治交通秩序等。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开展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的参谋助手,是影响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重要第三方力量,对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提供公共服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当前中国国情与社会制度背景下,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道路交通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稳定社会、保证经济健康发展、追求社会效益为目标的社会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由于我国公安队伍中警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国家对公务员编制提出了只减不增的明确要求,因此,各地公安交警“舍小家为大家”、“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还将长期存在。但对于日益趋重的交通管理压力,有限的警力资源已无法独自承担繁重交通管理任务。公安交警部门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本文以上海市交通大整治相关情况的调研为研究基础,通过设定年龄、性别、职业、交通整治满意度、违法行为、安全意识、拥堵原因、交通整治评价等8项研究假设,运用spss软件分析各因素对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找出对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影响更大的相关因素,作为交通大整治工作的重点。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日本在道路交通调查中采用某路段实际交通量与一天12小时的评价基准交通量之比,作为交通通畅性的评价指标。其对城市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如下定义:在快速车道上以时速40公里每小时以下低速行走或反复停车以及起动的车辆连续行驶公里以上,并持续低速行驶15分钟以上的通行情况。《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的划分中,把车速低于22公里每小时的不稳定流称为拥堵车流1。交通状况是根据供给来评价的:假设需求增长,其结果将导致建设更多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任务就是满足“现有需求、预测需求”。当斯指出,新建的道路设施将产生新的交通量,事实上,交通需求总是表现为倾向超过交通供给。当斯强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机动车驾驶人原来走别的路,现在都不约而同地挤到得到改善的地段;二是机动车驾驶人本来在其他时间行通行,现在集中到同一时间通行;三是机动车驾驶人本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现在选择从改善了的地区或道路通行。以上三种情况都将导致新的交通量的产生,一些学者称这种现象为诱发交通2。

在城市空间、土地与能源等有限资源不能满足广大市民持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单一的道路建设手段是难以解决交通拥堵的。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修建新的道路设施,如果相关运行管理不到位,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其预期效果的,既有的设施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美国率先提出了“tsm”(transportationsystemmanagement)“交通系统管理”计划,目的在于节约能源,改善交通环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空间,控制车辆和车辆出行,协调各种交通方式,力求达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目前,世界各地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以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3。

1陈艳艳,刘小明,陈金川.城市交通求管理及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0.2王卫华.基于产权分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3孙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前市长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德洛特研究所的威廉艾格斯在他们的著作《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中提出网络化治理的概念,网络化治理指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合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对公共管理新形态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全新的探索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朱向军认为,综合治理城市交通需多管齐下,整体推进。目前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主要分三类:一是增加供给模式;二是需求管理模式;三是制度完善模式。各个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将各模式或不同模式中的策略混合使用,人们需要的是最终的治理效果,而不是局限于模式本身。日本在需求管理和制度完善应用较好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增加供给中的智能交通技术的提高与改进;而英国目前则看重需求管理中的收费调节方式。为此,一种综合运用各模式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运而生4。郜安等人认为,在道路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将对道路交通能否畅通起到关键作用。在交叉路口有交通协管的地方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较少,而没有交通协管的地方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则较严重。因此,交通部门应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建立交通志愿者队伍,从各个基层团支部中抽取一部分共青团员,由交警部门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着装,形象、语言、动作等规范,到交通路口协助交通民警维护交通秩序,并将工作考核纳入单位文明建设考核中去5。

赵园园认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对弥补政府和企业不足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着政府扶持不力、社会支持欠缺、法律土壤贫瘠、社会组织自身问题重重等四大困境,这四大困境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果6。文军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只有大量的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务中,才能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4朱向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需要综合治理[j].现代城市,2011,

3.5邵安.人为因素对郑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

11.6赵圆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

2.

5结构,从而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罗世闯认为,交通管理是公安机关法定的职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涉及的工作中相当部分属于社会事务,如驾驶员培训、汽车安全技术检测、车损物损评估等。要顺应市场经济和入世要求必须加强和改革交通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合的道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可以避免过多过滥地使用公安权力,使公安警力和权力真正用到实处8。

7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交通

广义的交通是指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意义的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二)城市交通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通常含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一个城市的交通是由各种相对独立而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交通形式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从地域类别上划分,城市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换。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7文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

1.8罗世闯.略论社会资源与交通管理社会化[j].改革与战略,2003,

8.

6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主要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从交通形式上划分,城市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从运输性质上划分,城市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个类型。城市交通涵盖了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是城市交通方式的总和。

二、基本理论

(一)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现代经济对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始于英国经济学家萨缓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

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范畴的公共物品指得是纯公共物品,但就现实情况来讲,许多物品都处在两者之间,既不能将它们归于纯私人物品,也不能将它们归于纯公共物品,此时它们被称为是准公共物品。广义范畴的公共物品既包括准公共物品,也包括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中的物品可以被社会成员所使用,纯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非排他性,其二是非竞争性。前者指得是某人使用该公共物品,其他人也可以使用该公共物品。后者指的是某人虽然消费了该公共物品,并不会影响别人使用该公共物品,换言之,当生产水平固定时,为这些消费者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不会产生边际成本。城市道路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非竞争性,虽然它也具有非排他性,但它的表现包括非排他性道路以及具有排他性或让某些车辆缴纳拥堵费用。

(二)城市交通

公民参与理论的先驱安斯坦(sherryrarnstein,1969)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是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地被列入考虑。”9我国学者李图强指出公民参与指得是公民团体或个人来决定公共事物,最后扩大到制定公共政策10。公民参与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范畴的公民参与指得是在所有政治过程9sherryrarnstein.aladderofcitizenparticipation,journaloftheamericainstituteofplanners,1969,vol.35,pp,216-224.10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j].经济管理理出版社,2004,

37.

7中都有公民参与,还包括公众选挥统治者的活动及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做出的自愿活动。就广义范畴来讲,公民参与包括选举领导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狭义范畴的公民参与指得是与政策和公共事务有关的团体或个人参与到政策制定工作中,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政治学角度来分析,公民参与指的是公民通过一系列方式,例如投票、加入团体等,来参与政治,影响政治。如果站在社区角度上定义公民参与,它指得是社区居民行使自己的权为,来参与和决定社区事务的过程11。公民参与就是公民直接参与到关系到他们自身切实利益的政府即行政机关指定的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去,使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阐述自己的意见,从而使政府制定的公共决策发挥有效作用12。

第三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上海地区人民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11.5)版本的量化处理软件,从详细模式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角度来对影响上海市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做深入探寻,以期深入发掘其中的因果关系,并希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10月的非概率抽样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76分,有效率为88%。

二、研究方案与假设

问卷内容包括十个问题,给予相应的选项,每个选项对应赋予相应编号便于统计。考虑不同的因素对上海市交通大整治可持续的影响情况。首先本文通过一系列交互分析及详细模型辨别自量与各因变量之间存在的真伪关系;接下来尝试用多元回归中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建立自变量与各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本文选择spss中logistic回归自动筛显著自变量的forward:conditional方法可以找到解释力较强的变量进入模型,从而实现建立最优的逐步回归方程。通11杜乐翔.论公共巧策中的公民参与[j].首都经贸大学,2007.

12石路.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j].社会抖学文献出版社,2009.

8过两个变量间的交互分析,可以明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有无和大小。本文拟以年龄、性别、职业、交通整治满意度、违法行为、安全意识、拥堵原因、交通整治评价等自变量入手,对上海市交通大整治的持续性进行详细分析。本文进行的研究假设如下所示。

(1)年龄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笔者将参与调研的群体年龄段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五个阶段,分别编号1-5,用于研究年龄因素是否会对交通大整治持续性造成影响。由于年龄越大,接触到的事情越多,越可以理性地看待问题,在理性支配下,交通大整治的持续性可能越好。

(2)性别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男性和女性看待问题、驾驶方式、思维规律等方面有所区别,所以笔者选择性别因素作为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通过spss分析判断该因素是否对交通大整治的可持续性由实质影响。

(3)职业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场所转换、交通频率要求,因此职业也是影响交通运行的潜在因素之一,笔者选择不同的职业情况对上海市交通大治理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验证。

(4)满意度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以上海市现有的交通大整治现状为出发点,通过调研群体对当前交通整治满意度的评价情况,判断人们对交通大整治的认可,通过验证人们对交通大整治的信息、前景等因素判断,了解交通大整治满意度是否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5)违法行为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交通运行过程中要求人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但往往存在违法行为,也是笔者认为影响交通大整治的重要因素,不良的违法交通行为给日常的交通大整治活动带来不小的挑战,是上海市交通大整治活动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6)安全意识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9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上海市交通大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持续实施带来重要的有利条件,在公民普遍安全意识较高的国家中,交通整治活动的成效更高,笔者选择安全意识作为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有利因素进行建模。(7)拥堵原因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从调研群体了解到的拥堵原因上海市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具体措施制定有重要帮助,有必要详细了解具体的交通拥堵原因并加以重点分析。(8)整治评价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

上海市人民对交通大整治的评价是开展交通大整治持续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整治力度评价、整治影响以及整治期望三方面对上海市交通大整治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整治评价因素对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

第四章研究资料及数据收集

第五章数据分析

第六章研究结论

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年龄、性别、职业、交通整治满意度、违法行为、安全意识、拥堵原因、交通整治评价等8个因素对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上文中的的交互分析,详析分析以及logistic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交通大整治的持续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观念和经验因素、体制因素。其中观念和经验因素主要体现在年龄、职业、安全意识上,体制因素体现在拥堵原因、交通大整治评价结果上。

(2)从观念和经验因素来看,年龄、安全意识均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3)从体制因素来看,拥堵原因、整治评价结果是影响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总结

本文以上海市交通大整治相关情况的调研为研究基础,通过设定年龄、性别、

10职业、交通整治满意度、违法行为、安全意识、拥堵原因、交通整治评价等8项研究假设分析各因素对交通大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希望为日后交通大整治的完善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艳艳,刘小明,陈金川.城市交通求管理及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0.2.王卫华.基于产权分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3.孙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4.朱向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需要综合治理[j].现代城市,2011,

3.5.邵安.人为因素对郑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

11.6.赵圆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

2.7.文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

1.8.罗世闯.略论社会资源与交通管理社会化[j].改革与战略,2003,

8.9.sherryrarnstein.aladderofcitizenparticipation,journaloftheamericainstituteofplanners,1969,vol.35,pp,216-224.10.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j].经济管理理出版社,2004,

37.11.杜乐翔.论公共巧策中的公民参与[j].首都经贸大学,2007.12.石路.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j].社会抖学文献出版社,2009.

第二篇: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

作者简介:张倩(1992-),陕西省咸阳市;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陈利会(1987-),河南省濮阳市;专业。云南民族大学社会保障硕士。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进一步落实乡镇管理职责,加强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落实乡镇船舶和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责任,继续加强对乡镇船舶和渡口渡船的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管,重点打击非法渡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