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家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全面实施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的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农村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问题。但目前农村存在村容村貌差、布局不合理,民主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突出,群众认识参差不齐、齐心协力不够,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政策宣传不充分,在不均衡发展上针对性不强;二是贯彻落实政策有失衡,人情重、原则轻;三是政府在执行政策上过于疲软,出台了的政策总是在和群众商谈,形成工作上的种种“钉子户”,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评价不是很好。
针对这些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认为重点要把握好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一定要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腾冲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产业优势,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景区化,努力使每一个村庄真正建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坚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自然休闲特色生态旅游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带动村中的经济发展使村民增收致富。
三是在规划建设上,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结合村寨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农耕、人居文艺、风土人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活动场所建设村史馆,展示村子的历史,陈列村中的风物,让年轻人和后来者记得住乡愁。在村寨建设示范点,打造最美庭院,开设必要的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写生绘画等特色民居,彰显美丽乡村的魅力;
四是在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村中的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把红色传统和优秀传统发扬好,积极挖掘村中的历史传统文化,打造红色村庄和传统文化示范村,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地。
五是在乡村治理上,要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管理监督机构和机制,发挥好妇女、老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实施好村庄民主管理;要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要认真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进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六是在组织保障建设上,要通过“党建+”的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村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提案人:彭伟然
提案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亚市的美丽乡村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各具特色,要因地制宜,加以发展,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较多,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依托这一优势发展壮大,如海棠区的北山、湾坡等“美丽乡村”,可以依托三亚市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景区,建设成以黎族农耕、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科普教育、农业观光等特色的田园休闲游美丽乡村;又如海棠区的藤海渔村可以充分借助与蜈支州岛隔海相望的地域优势,建成以“旅游+渔业”、“旅游+民宿”等特色的滨海休闲游美丽乡村,通过不同的创建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六、积极引进企业,探索“美丽乡村”运营发展模式
建成一个美丽乡村容易,而使一个美丽乡村持续“美丽”不易,它需要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说白了就是“钱”。作为美丽乡村的主体—农民富裕了,乡村才能越建越美丽。为了让美丽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企业+农民”的模式,即引进企业进行乡村运营管理,农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达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使“美丽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