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法律探析的研究
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法律探析
关键词: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法律探析/立法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水上航运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船舶数量和运量大幅度攀升。与此相伴而至的便是水上交通肇事犯罪事故的不断增多,上升趋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海事局管辖水域2004年就发生各种类型的交通肇事犯罪150多起,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水上交通秩序,危害了船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因此,如何提高水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率,从重、从快地打击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保护船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水上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海事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而现行法律关于水上交通肇事的规定无论从侦查、处理还是法律适用等各个方面,都与现实情形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之处。本文拟从现行法律中关于水上交通肇事犯罪规定的缺失着手,从实然和应然角度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进行法理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水上交通肇事犯罪的立法、执法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包含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之中的,然而《刑法》在第一百三十一条和一百三十二条又分别规定了重大航空事故罪和铁路安全运营罪,却未把承担更为重要运输任务的水上交通肇事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予以单列。但由于水上航运的特殊性,使得几乎每一起水上交通肇事犯罪都有可能发1
生逃逸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船舶从建造、船员的选任、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不符合相关规定,以致发生事故后,各个方面都选择了逃逸并订立攻守同盟,以逃避法律制裁;二是肇事逃逸者存在畏罪及侥幸心理,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在茫茫水域上要找到相关证据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交由相关部门处理,费时又费力,肇事者的这种赌徒心态是造成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的重要因素;三是各主管机关协调配合及打击力度不够,发生水上交通肇事犯罪后,公安、船检、海事、检察院、法院等主管机关协作、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一个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平台,不能真正形成打击水上交通肇事犯罪的合力;四是现行法律并未单独设立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的罪名,处理时只是按交通肇事的不同情节予以量刑,处理力度不够,不足以使其主动投案。
笔者认为,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有其独特的特征:
从主体上看,水上交通肇事的主体主要是从事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既可以是直接从事船舶驾驶的船员,包括船长、舵手、大副、轮机和水手等,还可以是非直接从事船舶驾驶的人员,如船舶的所有人或出租人、承租人。如果船舶不适航,船舶的所有人或租赁双方人员要求航行,并在船舶发生交通肇事以后指使船舶逃离现场,他们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水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主体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仅仅是船舶的驾驶和操作人员。
从事故发生后的情形来看,几乎每一起水上交通肇事发生后,肇事船舶都选择了逃逸,这成了一直以来困扰海事公安机关执法的重大难题,造成这种情形除本文上述的几种原因外,没有将交通肇事逃逸单独列为一个罪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从危害后果来看,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往往大大高于道路交通肇事的损失程度,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因为现在的船舶运输普遍吨位大、货物价值高,而且水
2
上交通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的各种费用很多,其损失的具体计算可参照《交通部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的规定,这与道路交通肇事犯罪的处理有较大不同。
从管辖上来看,公安侦查机关在管辖上居于被动的地位。水上交通事故的主管机构是海事部门,事故责任主要由海事部门进行认定,公安机关并没有管辖权,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只有当海事部门调查取证后认为构成犯罪并移送公安机关时,公安机关才能依法立案侦查。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海事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并不很恰当,这又给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增加了难度。
鉴于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上述特征,笔者认为,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是指水上交通运输的主体在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惩处而逃脱现场的行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罪,其主体是从事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包括船舶驾驶人员、操作人员以及船舶的所有人和租赁双方;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擅自逃离事故现场;其违反的客体是正常的水上交通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客观上造成了生命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二、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法理分析
鉴于水上交通肇事犯罪的特殊性,学术界认为设立水上交通肇事罪势在必行,但对于是否有必要另行设置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罪的问题,学术界则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当前,水上交通肇事违法犯罪,特别是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恶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断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即使肇事后逃逸,也增加不了什么处罚,从而助长了肇事者能逃就逃的心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可见,现行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处罚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笔者建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让海事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介入水上交通肇事逃逸事故的处置工作,不仅对提高执法效率,而且对正确认定事故责任,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保持公安机关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水上交通肇事案件的审理方面,按照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一般采用属地管辖的原则,由海事公安机关将案件交由事故发生地的地方检察机关,再由该地方检察机关向其对应的地方法院提起公诉并进行审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水上发生案件的特殊性及专业性,许多地方司法机关对水上犯罪案件的业务并不太熟悉,往往一遇到此类案件,就习惯性地到海事部门来寻求案件的解决方法,加之近年来各类水上交通刑事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使得本来就积案重重的地方司法机关负担更重,严重地影响了地方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效率。因此,笔者建议将水上交通肇事案件转由业务较为熟悉的海事司法系统进行公诉和审理,在海事法院系统内部设立相应的刑事审判法庭,来处理日益增多的各类水上交通犯罪案件,这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和提高司法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谢谢你看这个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