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我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给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控制力、发展力和影响力3方面的特征。“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在中国向西南开放中先行一步,成为我国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交通、电力、通信的门户枢纽;成为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成为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当前,云南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层次比较低、开放效益不高、对外开放带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离桥头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省内看,一是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对合作对象的合作意愿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二是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边境地区开放度不高、人流物流不畅;同时,缺乏对跨国公司在滇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的具体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对外开放的集聚效应;四是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具有特殊性,如果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口岸通关等政策一刀切,很难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与合作开发。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尽快争取国家支持,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为发挥桥头堡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要深入研究,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内已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重争取、轻落实的不良倾向;二是完善现有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推动建立昆明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特别是环孟加拉湾国家的合作机制;三是强化对“走出去”的领导,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充分利用我驻外机构、华人华侨团体等各种资源;四是扩大对外交往和宣传,突出桥头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作用;此外,多做好事、多交朋友,加快周边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我省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抓紧推进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配合国家发改委起草好国家指导桥头堡建设专门文件和做好桥头堡建设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汇报衔接,力争桥头堡建设纳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从多种渠道进入国家部委的专项规划;二是在国家指导性文件出台后,加紧研究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三是多方争取国家对桥头堡建设中的通道、产业、平台、窗口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争取国家在跨境合作区建设、通关便利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争取国家把对周边国家的援助项目更多地交由云南实施。(作者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第二篇: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各位领导:

结合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说,威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经考虑了桥头堡战略的因素和条件,任务是明确的,也是艰巨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和实施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认识和体会:

一、加快与市、省、国家的桥头堡规划衔接

“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一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二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五是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基层、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脱贫致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对支持我省桥头堡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事关桥头堡的各种优惠政策将陆续出台。桥头堡建设区域跨度大、工作内容多、建设周期长,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

目前,对威信来讲,要抓紧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和“两强一堡”(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规划的衔接,县级的规划只有进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没有规划就没有计划,就没有项目,就得不到国家、省、市的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得到支持。

二、全面提升以威信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建设

一个完善、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是加快地方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要全面加快以威信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支持成贵铁路威信段的修建,打通田坝火车站进站公路和环线公路,认真做好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段、威信至叙永高速公路威信段前期工作,加大城乡路网建设,加大景点景区公路、村组公路和乡镇客运站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

三、立足现有资源,培育好县内的固有产业

1.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是全县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威信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省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机遇,建好桂香沟水库,做好罗坭水库等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能够进入中央和省水利建设盘子,加强“五小”水利建设,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提高全县的水利化程度。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一乡一品”特色产业,推进肉鸡肉鸭及河道养鱼、以及深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好生猪养殖场,加强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竹子、辣椒等基地建设。

2.以威信工业园区为基础,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加强化工、能源、建筑建材产业的升级改造,培植生物资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以资源粗加工为主转向以高附加值加工为主,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做好工业园区的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排污及土地平整等工作,搭建好“筑巢引凤”平台,同时要改善投资环境,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都形成比昭阳更好、更优的条件。加大土地收储开发力度,由被动供地转变为主动供地,推行熟地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龙头企业,极力打造产业关联度大、龙头带动强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出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

3.加速旅游及服务业的发展

威信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的腹心地带,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昆明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叠区域,各种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受这三大经济区域的辐射和影响。威信县是水利、森林及生物、地热、矿产自然资源丰富,川滇黔等多元文化内涵广泛。

威信旅游及服务业的发展对加速威信成为云南桥头堡增长节点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威信县要:

首先要对旅游进行重新规划。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对原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突出古驿道、古汉墓、古战场、古人文、苗族风情、大雪山原始森林资源等威信旅游特色,发展旅游商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在县内形成旅游环线两日游,延长旅客在威信逗留时间,扩大游客消费,增加三产的收入。

其次尽快完善旅游设施。首先要加快威信到叙永等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构筑旅游快速通道网络,破除各景区之间的交通制约“瓶颈”。其次要支持云投粤煤电集团在威信的发展,促使煤电一体化项目做大做强,把黄水河库区旅游加进去,统一规划,全面提升威信旅游大品牌。

再次加快后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多景点,多亮点的旅游项目。

第四要强化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五星级及以上酒店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应对区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认为,必须对区域发展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做好城市开发建设工作。

思考之一。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区域发展,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和重视作为联系城乡纽带和桥梁的扎西城区的开发建设。在科学规划的范围内“拉开框架,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做优环境,提高品位”,是不断集中资源、集聚人口、集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其自身综合实力,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举措。

思考之二。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规划这一龙头,科学决策,强化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始终把规划和设计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各类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践中,应当实行开放式设计,通过设计招投标,引进国内外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工程项目设计,使设计深度加深,方案更加优化。对市民热心关注的一些重点工程,应当采取公开展示、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评选的方法,激发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以更好地达到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群众意见的高度统一。

思考之三。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经营城市这一关键,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城市核心区开发,应当有计划地对出让地块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推介,邀请高等级的咨询机构为土地招商做好前期策划;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土地招商活动,发布土地招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联系各地开发商到实地考察,增加感性认识。

思考之四: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突出拆迁安置这一重点,依法拆迁,有情操作。工作中,必须注重掌握两大原则:一是完善政策、依法拆迁。拆迁补偿是动迁居民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必须调查摸底,认真对照政策。二是以人为本、有情拆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阳光操作、有情操作,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规范运作。

思考之五。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紧扣以人为本这一主题,凝聚民心,赢得社会各界支持。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区域发展的落脚点,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用真心换取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思考之六。推进区域发展,必须始终把握部门联动这一环节,上下配合,形成合力。区域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作配合和整体联动。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切实抓好各

第三篇:云南桥头堡战略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概述

云南“桥头堡”建设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第一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2016-2020年是第二阶段,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构建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

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桥头堡建设被确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对于桥头堡建设的内涵,顾朝曦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按照字面意思,‘桥’‘头’‘堡’可以理解为大通道、大前沿、大基地。而其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就是:建设一条通道,即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贸易大通道;形成两个基地,即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商品基地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即通过进一步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重要展会,把云南建成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

对于大通道建设,顾朝曦在许多场合作出过这样的论述。“直达印度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选择。”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

顾朝曦说,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下,经济走廊的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云南地处我国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结合部,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是我国不绕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中亚、印度洋,进入欧洲、非洲最为便捷的陆上通道,具有地理位置最优、面临市场最广、与东盟及南亚和中东国家互补性最强、对外连通条件最好等优势。国际大通道建设将大大改善这一区域的交通运输布局状况,从而扩大和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和合作,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将成为一条现代丝绸之路。

带动西南省份跨越式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