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一个重大治国方略。
牧区作为农村的特殊形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牧区的城镇化建设,就没有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没有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起,紧紧抓住县城搬迁的历史机遇,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城乡一体化的雏形基本形成。
一、牧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牧区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是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差,牧民增收缓慢,草原退化严重等一些既迫在眉睫,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又与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为正如××这样的小县提供了一条光明发展之路。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途径
牧区的地理特点是:地处边远,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县乡、乡村之间距离平均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牧民居住简陋,生活费用高、公共设施陈旧落后;
社会发展形态为:信息封闭,广大牧农民群众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长期得不到保障;
以上情况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着牧区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牧区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不仅是牧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党和政府在牧区的工作重点。
针对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突出问题,××县集中力量,筹集城乡建设资金,把乡村建设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当中,与城市同规划、同建设,同步推进牧民县城定居工程,在县城建成城乡居民共同享用的学校、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及设施,全县90%的牧农民在县城定居,户均住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六通,实现了从逐水草而居到城市生活,从帐篷小学到网络教学,从马背传书到移动电话,从听收音机到看上闭路电视,从烧牛粪到用上天然气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历史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牧村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加快牧区经济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传统畜牧业增值增收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牧农民在原有的条件下依靠仅有的生产资料发展生产已经有限。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地区性生产总值的6,相反,县上每年还要拿出财政收入的5补贴和支持畜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牧业领域的富余劳动力从牧业中脱离了出来,政府适时引导他们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畜牧业经营生产,培植畜产品龙头企业,开发种草养畜基地,引导支持从事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引导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不但发展了经济,而且,增加了牧农民的收入。2005年全县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7:1,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7:59:34,畜牧业发展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靠天养畜向科学养畜转变。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使畜牧业产业化得到逐渐兴起。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改善牧区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牧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荒漠半荒漠草场一旦遭到破坏,将无法得以恢复。长期以来,由于畜牧业从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生存,一些牧民群众不得不依靠增加牲畜数量来增加收入,因而,草场植被退化问题比较突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促进牧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和农牧业以外的产业,从根本上减少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解决城市新增人口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一要坚持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拉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根本出路,以民族经济的大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二要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引导牧农民向种草、养殖、加工、流通方向发展,形成草原繁殖、基地育肥、市场交易、加工增值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从而使分散的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三要以启动民族旅游业为龙头,搞活三产服务业。依托县域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把发展民族旅游业作为拉动三产、拓宽就业的重要渠道。四要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定期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牧民增收渠道多元化。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一要加强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文明素质。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从本质上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对牧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不断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