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关于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的建议

妇幼卫生体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我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特殊职责。多年来,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实行“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做了大量实实在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持续下降。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妇幼卫生工作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均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启动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也有多项妇幼保健服务列入其中,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例如2009年3月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其中包括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妇幼保健机构除了具体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外,还承担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任务。其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加强。

一、妇幼保健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基础较薄弱,虽然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但是我国整体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仍显不足,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基本的及重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根据国家妇幼保健中心2008年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67所(其中省级29所、地市级296所、县区级2442所)妇幼保健机构的监测调查显示,妇幼保健机构目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政府对妇幼卫生投入依然不足。根据全国2767所妇幼保健机构的调查显示,卫生事业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均较低。妇幼保健机构财政补助虽然有一定幅度增加,但仍有56.5%不能满足机构内人员经费支出。

(二)妇幼保健机构间发展存在不平衡。主要指标在东部好于中部和西部,西部最差。隶属于独立机构的指标好于其他隶属关系机构。提供住院服务的机构高于未提供住院服务的机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2015年,力争达到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不少于医生的10%,本科以上学历医师所占比例不少于90%。地(市)级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师所占比例不少于70%,大专以上学历医师所占比例不少于90%。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不少于医师的50%,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不少于60%,每个妇幼保健组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

(四)加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使妇幼保健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加强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妇幼保健组儿童规范化门诊建设。省、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按每个规范化门诊3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个规范化门诊2万元建设。统一规范儿童保健门诊服务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儿童保健工作薄弱、发展停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