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要求,深刻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体制,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到2020年,分批培育创建20个市级特色小镇,争创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0个左右。鼓励各县(市、区)培育发展县级特色小镇,原则上都要创成一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

(一)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按照产业发展“特而强”的要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和支柱,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1—

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坚持区域规划科学化。按照区域规划“融而优”的要求,立足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小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生态规划,突出功能集成,多规合一,合理界定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发展区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空间。

(三)坚持建设形态风格化。按照建设形态“精而美”的要求,充分体现小镇个性、内涵、魅力,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产业要有竞争力,文化要有传承力,建筑要有亲和力,生态要有自然力,体现区域差异性,形成“一镇一风格”。

(四)坚持功能建设集聚化。按照功能叠加“聚而合”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高端、现代、引领发展的功能配套,打造高端的创新创业平台、现代的公共服务平台、引领发展的展示服务平台,提高资源要素吸附能力。

(五)坚持运作方式多元化。按照制度供给“活而新”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特色小镇,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作平台,营造支持小镇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重点任务

—2—

1、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重点打造产业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产业小镇重点聚焦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类产业。构建小镇大产业,每个小镇精准定位一个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旅游风情小镇依托我市独特的特色文化、历史遗存、乡土民俗、自然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推进特色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品牌线路,打造全省旅游发展新亮点。

2、优化小镇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原则上特色小镇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园区或小城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严格划定小镇边界,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申报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

3、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有机整合小镇内外的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注重小镇的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以

—3—

及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加强特色小镇道路绿化、生态隔离带、绿道绿廊和片林建设,构建“河林田湖共同体”系统生态格局,加强园林绿化、景点雕塑、旅游设施建设,营造功能齐全、亲水近绿的秀美风光,加强小镇人文精神塑造,打造独特景观文化,形成镇在景中、景在镇中的“高颜值”精品小镇。

4、彰显创新创业特色。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5、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特色小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镇综合承载能力,所有特色小镇要按照3a级以上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完善内部路网,打通外部交通连廊,提高特色小镇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供水设施建设,实现特色小镇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完善电力、燃气设施,推进集中供气、集中供热或新能源供热。加大特色小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网络提速降费,

—4—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落实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是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切不可政府大包大揽、一哄而上。要制定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组织编排重点项目,完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制定完善具体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服务机制,积极指导相关工作推行。

(三)加强督查推进。建立特色小镇联络员工作交流制度、统计报送制度和监测评估机制,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统计局建立特色小镇统计指标体系,采取季度通报和年度考核的办法,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开展统一监测。强化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特色小镇创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