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学习体会

3月中旬至4月初,省委党校围绕‚建设现代城乡体系,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主题,邀请省内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为我们作了7场专题辅导课,并组织我们到绍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每堂辅导课及各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理念和做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主要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对新型城市化内涵认识有了新提高

新型城市化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它至少有三个基本内涵。首先是以人为本、城乡协调、社会和谐。就城市建设城市,是传统的城市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现阶段而言,落实到新型城市化,就是要更多地体现以农民为本。因为在当前,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又是人口中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群体,不‚以农为本‛,不但‚小康‛无从‚全面‛,而且现代化也无从‚基本‛。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才能更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居民绝对数量,促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其二是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过去我们搞的城市化,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功能,重城市、轻农村,重数量、轻质量,失衡布局、粗放扩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现阶段而1言,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硬制约是土地、水、空气等环境资源。我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其三是破除二元、推进一体、创新发展。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不去改革现有的户籍、就业、住房、社保等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又怎能破除。我想,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取向是要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城乡要素资源,能够依据高效集约利用的原则自由化流动,能够实现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够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均等化提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对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有了新认识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象窗口。城市化是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浪潮的不断加快,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来愈多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

1、加快新型城市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要落实到具体实践和工作中。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化作为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到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涉及到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城市化建设上,必然要求我们走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2境友好、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如果我们的城市化不走这条道路,城市工作偏离上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不能得到全面落实,这样的城市化也是难以为继的。

2、加快新型城市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也就是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支撑,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依托。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都不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处于互相促动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来提升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城市化来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两者需要互促互进。

3、加快新型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做强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美丽乡村‛,必须着眼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突破城乡界限,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美丽乡村‛创造良好条件

4、加快新型城市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过去城市发展总体上是走粗放式、外延式扩张的路子,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并且交通堵塞、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显现。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看,今3后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发展质量和功能完善问题。为此,今后我们的城市发展必须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注重规模扩张、形态建设转向注重功能提升、内涵发展,这也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题中之义。

三、对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有了新思考对如何加快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我认为应从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实现农村城市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在城市整个发展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及时指导,从趋同中走出来,从趋同到不趋同。城市政府首先要围绕城市功能、产业选择,加强城市软硬环境的培育。路、水、电、通讯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全力支持企业也是不可少的。政府的目标是城市利益最大化,是城市定位、城市功能选择,城市要有自己的产业链,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培育自己的产业特色是城市化中一项长远战略。

(3)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适宜的人居环境包括人居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城市的硬环境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住宅小区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总的来看,水平比较低,特别在城市开发的新区中,要从城市总体利益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园林、绿化带是人们生活空间和自然生态之间的连续体,城市绿化8的功能是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维护生态多样化,适度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好城市公园和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此外,还应搞好市区立体绿化,尽可能绿化立交桥和建筑物顶层,鼓励和引导居民绿化阳台,以扩大绿地面积。要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自我净化能力。住宅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要营造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自然通风和采光,注意节约能源。要安排好小区停车系统、垃圾处理系统、体育锻炼场所等,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环境污染是‚城市病‛的主要症状,要从各种污染源头治理做起,工厂的烟囱、汽车的尾气、污水的管道与处理、噪音的控制、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城市的软环境是城市的管理。当前,许多城市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仍然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与文明城市的要求相去甚远,也不利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是城市的主体,在城市管理中起决定作用。交通秩序的维护、卫生习惯的养成、社会环境的改善、法律规章的执行、共用设施的维护,都要靠城市管理职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