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学习心得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减震控制学习心得
这学期通过十二周的学习,对于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减震控制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抗震和减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此这门课的学习心得做一下叙述。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在瞬间就能对地面建筑造成严重破坏。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分布区较广,历次地震表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以前学习的课程涉及到地震问题很少,所以对于地震问题认识不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领会到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包括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弹性结构随机振动分析、结构延性分析五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结构抗震理论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梁、柱、墙及连梁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结构弹性及弹塑性刚度矩阵建立,结构延性分析中剪切变形的影响以及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等。扭转藕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又包括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单层偏心结构的振动多层偏心结构的振动,偏心结构的地震作用,结构时程分析主要概括构件恢复力模型结构时程分析模型和刚度矩阵、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恢复力模型临界点的判别;结构的静力分析主要是荷载模式和二次矩的影响考虑;弹性随机振动分析主要是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性质,单自由度线性弹性体系的随机地震分析,地面运动加速度谱密度,多自由度线弹性体系随机地震分析;结构延性部分介绍的是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材料截面的变形性能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抗震能力评估。第二就是结构减震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结构隔震反应分析、结构消能与被动调谐减震分析、结构主动控制等。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出了隔震反应谱,给出了隔震结构、消能减震结构、被动调谐减震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另外作者在结构主动控制分析中,提出了能同时控制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在结构隔震分析中,有夹层橡胶垫的力学性能分析,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振东方程,单自由度体系隔震效果分析,多自由度隔震结构振动方程的求解,隔震结构的实际计算;结构消能与被动调谐减震分析有消能减震的能量原理、分类以及优越性,结构消能减震机理,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方法,减震耗能装置的恢复力模型,结构被动调谐减震控制,单质点结构直接承受简谐的减震控制原理,单质点体系基底受地震激励的调谐减震控制,多质点体系基底受地震激励的调谐减震控制,多质点调谐减震结构地震作用的实用计算,结构主动控制主要有主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主动控制的减震机理,最优控制算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渐的形成了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及结构减震控制理论。再加上,老师在授课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例子给我们讲解,使得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层次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采用大量的数学、力学原理,阐述结构抗震分析的基本理论,通过基本原理再去介绍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原理,再通过总结,对于微分形式进行改进。
在学习的工程中也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更新,知识的积累,例如有一部分的内容,隔震结构与传统结构的抗震结构相比的特点:提高结构地震安全性和舒适感,一般基底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是传统抗震结构的四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大大减小了结构的破坏程度,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基本没有损坏,仍处于弹性状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一般仅发生在部分破坏,不至倒塌;降低房屋结构造价,虽然隔震装置增加约百分之五造价,但是由于地震时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使得上部结构截面及配筋减少,构造措施施工简单,隔震结构总造价仍可降低。统计表明,7度区可节省1%~3%,8度区可节省5%~15%,9度区可节省10%~20%;可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确实对于结构的抗震分析和减震控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结构的设计有了关于抗震和减震的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工作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