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线形安全性分析及评价 演讲稿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数:76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13日

〔摘要〕阐述了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两者的特点和不同作用,指出了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能有效地辩识、评估隐患,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理论实践

“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是9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创造性地运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取得了极大成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推广、综合运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等方法有利于辩识和治理事故隐患,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的理论基础

1.1“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事故难免论”的否定,是人们安全思想认识的飞跃,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1.2以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生产过程

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作功的过程。一旦能量失控,就可能引发人身或设备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固有危险。然而生产及生活中的固有危险都是在人机环境系统控制之下运作的。无论生产过程如何复杂,都可以置于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可知,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物理(空间、时间)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生产组织人文环境,这些均可以分别归纳为“人”或“机(物)”的范畴。因此,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就可以分为2类: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预防事故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它是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的原因,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1.3危险辩识和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

要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发现和辩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危险辩识和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许多先进工业国家的成功经验。

很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了用于风险评估和危险辩识的法规和标准。英国标准bs8800“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就规定“所有雇主和自谋职业者对其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评估负有法律义务”。因此,大小工程的立项和开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都必须先进行风险评估,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否则就是违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属于风险评价的理论范畴,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2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实践

2.1什么是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性评价根据进行的时期可分为事前评价(前馈评价)、过程评价(现状评价)、事后评价(后馈评价)、跟踪评价等类型。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糊评价等多种。

2.2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2.2.1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内容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包括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三部分。涉及到八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主要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

(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

2.2.2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范围是发供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不仅包括人身,还包括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

(2)评价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恶性频发性事故。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

(3)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属于定性评价范围,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

(4)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是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5)具体操作上由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2.3安全性评价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26个发供电单位全部完成了评价和复查工作,共发现问题5191个,其中重大问题1371个,各单位认真整改,综合整改率均在95%以上,有力地夯实了各发供电企业的安全基础。自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连续几年发供电事故和一类障碍呈下降趋势,一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消除,“安全性评价”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更可喜的是发供电企业开始形成“自查、评价、整改、复查”一整套事故隐患辩识评价和预防控制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在实践中也发现,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而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虽有一定作用,但不尽人意,还要进行新的探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源于风险评估理论,都是预防事故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对预防人身和设备事故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危险点分析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效果更佳。

(3)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应同时开展,才能全面堵塞漏洞,彻底消除隐患,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来自:安全管理网(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http://www.xiexiebang.com/essay/else/200908/27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