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王庄灌区二干一三分干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效益分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摘要]东营市河口区在实施王庄灌区二干一、三分干节水改造工程中,加强领导,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科学调度、安全施工,加强资金控制,确保了工程优质高效。工程运行后,极大改善供水条件,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使灌区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关键词]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tv-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90-01

王庄灌区从王庄引黄闸引水,经王庄二干至河口泵站提水入一、三分干。一分干由河口泵站向西南再向北至新户乡境内,全长17km,设计流量20-5m3/s;三分干由河口泵站向东至草桥沟,全长8.55km,设计流量10m3/s,通过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真正实现整个灌区的有效灌溉,解决了下游地区农民长期见不到黄河水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河口泵站控制的一、三分干地处王庄灌区的最下游,水资源相当缺乏,由于渠道年久失修且没有防渗处理,又加上建筑物不配套,跑、冒、渗、漏水严重;使紧缺的黄河水资源损失浪费严重;干渠上中游及支渠几乎没有引取水建筑物,来水缺乏必要的控制,大部分水进入排沟,导致干渠下游无水,大多数耕地得不到灌溉,工程效益无法发挥;实施渠道衬砌可以减少渠道淤积,从而节省渠道清淤费用。因此,为了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和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发挥灌区更大的效益,减轻灌区农民二次提水和清淤负担,迫切需要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二、工程建设管理

为确保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东营市河口区严格程序,精心管理,工作抓得细致详实,周到严密,为规范的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模式。

(一)加强领导,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节水改造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被区政府列入每年的重点工程。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河口区节水改造工程指挥部,设立了工程、质检、财务、保卫、安全等科室,责任明确,抓好工程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经济效益。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提高了渠道防渗率和灌溉保证率,减少了引水、输水、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节约了水资源,缓解了工农业用水矛盾。扩大灌溉面积3000hm²,增加了灌溉效益,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2630元增长到4260元,不但保证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用水,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保障了灌溉区内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设施,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加大渠道比降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衬砌后的渠道实现冲淤平衡,达到远距离输沙,减少了渠道淤积,节省了清淤费用。渠道两侧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营造出一条绿色长廊,推动了林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社会效益。工程实施后,缓解了供需水矛盾,改善了灌溉质量,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快了灌区+灌溉管理站+农民用水协会+村级灌溉服务队“四项”管理模式的建立。使灌溉方式,灌水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解放出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灌区下游太平新户两乡远离黄河,人畜主要饮用苦咸水,现灌区为边远地区提供了可靠的黄河水,洁净的水质对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确保人畜的饮水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生态效益。河口区地处渤海湾南侧,植被大都是荒草地,生态环境恶劣,是名副其实的苦海盐边。工程建设后为灌区下游提供可靠的淡水资源,区政府又安排兴建了一条长36km横贯东西的近海拦截海水的生态大河。使生态大河以南盐碱地面积大幅下降,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使灌区的农林牧渔业都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地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发展枣粮间作、草业开发、渔业开发等,增加了绿色植被,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局部小环境,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为林茂粮丰的黄金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