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分析
1.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1万多处,水库541座(大型3座、中型13座、小型525座),湘江堤防108公里,灌区渠道3332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341条,大中型机电排灌设施等244处。
表4-8株洲市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序
号
完成情况评估
水利发展目标指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6月30日
预计2015年
1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61.46
96.57
11.68
36.52
46.52
96.57
其中:解决农村人口(万人)
47.88
86.93
10.24
32.83
41.83
86.93
解决在校师生人口(万人)
5.45
9.41
1.44
3.69
4.69
9.41
2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1.1)
(1.05)
1.11
1.09
1.08
1.05
3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0.76)
(0.7)
0.75
0.7
0.7
0.7
4
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3.8
4.5
0.76
1.97
2.57
4.5
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
/
/
/
/
/
5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4.9
11.9
1.8
3.9
5.1
11.9
6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4.8
11.5
2
4
6
11.5
其中:喷灌面积(万亩)
/
/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十二五后期工作思路
突出重点,建立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着力建设三个水利要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最重要的便是要解决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问题。以一号文件提出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政策为前提,提高水利建设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力争市、县财政安排水利切块资金以年均20%以上比例递增。建立市、县两级水利融资平台,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积极引导民资、外资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建设,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落地株洲。完成市区一江四港的基础建设,实现市区4个防洪保护圈的完全闭合。加快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力争2020年前达到规划防洪标准。2015年前基本消除病险水库。完成大型和8个以上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任务。完成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和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除险加固任务。完成3万口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任务。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消灭千亩以上的干旱死角。积极开发洁净可靠的城市第二饮用水源。2015年前,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力争全市8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继续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株洲市安全、民生、生态的水利体系。
集中力度,发挥河道联合执法优势,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尽快按照《湘江株洲段砂石开采经营管理办法》,组建联合管理办公室,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经常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采砂作业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对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的采砂船数量、采挖深度、作业范围等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加强对采砂业主的宣传教育,引导采砂作业有序、守法开展。充分发挥群众作用,鼓励广大群众以举报、规劝、制止等方式,参与对违法采砂行为的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