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成因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成因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国人口众多,以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而闻名于世。1988年底,我国劳动力总资源已达到6.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1.1%。另外,我国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也极为丰富。据有关专家推测,从现在起到20xx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会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此间增长速度还会极快。又据199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及各种预测,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比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要高60%以上。20xx年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已经以1.65%的速度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从1987年到20xx年,农村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为1800万左右,而每年退出的人口却不足700万。这样,每年就平均净增1100万农村劳动适龄人口。
诚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许多就业渠道,而且已有几千万剩余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向了非农产业。但由于农村劳动力众多,到目前为止,农村劳动力仍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7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人们饮食结构的进一步变化等等,将会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释放出来。
那么,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的情况如何呢。从输入地看,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3400万、北京350万、上海300万、深圳150万、天津80万、苏州50万、无锡50万,甚至连小小的石狮市、北海市和张家港市都分别有20万、10万和20万等等。从输出地看,据不完全统计,湖南500万、河南300万、吉林100万、四川300万、江西200万、安徽300万等等。总之,有将近1亿左右的农民进城并从事着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二、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从我们调查的典型案例来看,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数量较大。截止到20xx年12月,红安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37283人,而因为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78238人,占该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浠水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88700人,而因为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111400人,占该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左右。郧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42869人,而因为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58482人,占该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左右。截止到20xx年12月,郧县南化塘镇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1753人,而因为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5744人,占该镇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左右。尤其突出的是该镇的关帝庙村,劳动力总数为1297人,而因为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475人,占该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左右。利川市谋道镇中心村农村劳动力总数为551人,而因剩余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则有250人,占该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左右。
第二,素质较低。浠水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24500人,占22%;初中文化程度56700人,占51%;高中文化程度26600人,占24%;其他3600人,占3%。红安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11472人,占15%;初中文化程度41234人,占32%。郧县南化塘镇关帝庙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165人,占35%;初中文化程度213人,占45%;大专文化程度47人,占10%;文盲47人,占10%。利川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000人,占6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000人,占35%。利川市谋道镇中心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80人,占30%;初中文化程度125人,占50%;高中文化程度37人,占15%;文盲8人,占3.2%。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根据我们对湖北利川市等地的调查表明,农民外出务工的另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实事求是地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从长远看,不失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性决策。但从近期看,则还是会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就是在短期内会使一部分农民因此而失去饭碗。因为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的结果:一种可能性的结果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条件的限制,原有土地上的农民不会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而随之由种植业转向林业。若果真这样的话,则他们就会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另一种可能性的结果是,原有土地上的农民会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而随之转向林业,若果真这样的话,则他们不会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但收入却是没有保证的。因为林木均有一个固有的生长周期,而在此生长周期内,当事人只能付出而不可能得到回报。
第四,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数量的增加,其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以粮食为主,以其他“副食”为辅的饮食结构,变成了现在的以其他“副食”为主,以粮食为辅的饮食结构。正是由于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就导致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减少,而对其他“副食”,如肉、蛋、鱼、奶、果等的需求大大地增加了。为此就凸现出了粮食的相对过剩,从而凸现出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文秘114版权所有
第五,有效投入的不足。主要指资金的有效投入不足和科技的有效投入不足。就前者而言,包括两方面的有效投入不足,一个方面是国家资金的有效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户自身资金的有效投入不足。就后者而言,一是农户无钱可投;二是农户在有钱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投。主要原因是粮价过低,同时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从而导致种粮效益低下等等。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想而知的结果,一定会是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就业的空间,也就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