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土保持工作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召开,是因为**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围绕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的目标,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着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大、投入多、成效好,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刚才**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的市情和水情,勾画了**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蓝图,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下面,我就水土保持工作讲几点意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三,防治战略实现重大转变,生态自然修复积极推进。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北京、河北、陕西、青海、宁夏、山西6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6个地市和近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现了封育保护,全国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72万平方公里,其中39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生态自然修复技术路线逐步成熟,各地总结出以草定畜、以建促修、以改促修、以移促修和能源替代等许多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果,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态自然修复效果日益显现,在加快植被恢复、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起到了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四,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先后印发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科技发展纲要、监测纲要、信息化发展纲要和从业人员培训纲要,编制完成黄土高原淤地坝、南方崩岗防治、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治理专项规划,初步构建了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监测评价与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7个流域中心站、29个省级总站和151个分站,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从2003年起连续七年发布全国及部分省区水土保持公报,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土保持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站、国家级水土保持试验区和土壤侵蚀国家重点试验室,成立了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和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一批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和”948″科技引进项目,大力推广以坡改梯、坡面水系、雨水利用为主的水土保持实用技术,提高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五,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水土保持意识逐步增强。与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和部门联合举办了”保护长江生命河”、”保护母亲河”、”中华环保世纪行”、”水土保持法周年纪念”等重大宣传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工矿企业、面向治理区群众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财办等单位联合开展黑土地、珠江石漠化区、淮河和长江上游、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大型专题调研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东北黑土地、珠江上游石灰岩等重点治理工程的立项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