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昌大道道路工程地下下综合管廊试点实施方案

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昌大道

道路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实施方案

一、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市基本概况1.1、城市概况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元代置驿,明代建卫,清代设县,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三省红都故地”之称,是毕节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毕节“生态建设、开发扶贫”试验区指挥中心。1994年撤县设市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市”、全省“科技先进县市”、“省级卫生城市”,被国家、省分别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之一、全省20个“经济强县”之一。

毕节市界于东经105°36′至106°43′和北纬26°21′至27°46′之间,与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相邻。全市总面积3410.98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6个城区办事处,聚居着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40余万。市内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近年来,随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毕节市在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

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以试验区建设和地市共建政策机制为契机,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构筑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改善的城市框架,城区建成区总面积从1988年的5.7平方公里上升到现在的16.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逾35.9228万,城镇化率达到30.18%。

1.2、毕节市七星关区地下管网布置现状:

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网错综复杂二、毕节市地下综合管廊可行性分析2.1、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特别是2008年初的雪灾导致京广大动脉瘫痪的问题反映出基础设施的薄弱。近年来,在建设部及各位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试图从开发利用好有限的城市地下空间来建设地下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国内外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现状、政策法规、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论证我国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可行性。

2.2、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

2.3、问题及对策

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昌大道道路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成本问题、二是利用率问题、三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体制与机制的不同,国外在建设综合管廊方面的许多经验和标准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只有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研究适合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决策支持依据,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综合管廊的快速发展。由于上面的第三个问题实际是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性和功能性问题,而主要对其三个问题逐个展开分析和研究。成本——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指标:主要对综合管廊建设的总成本和总效益进行研究,并运用成本与效益法,对如若不实施综合管廊的假设状态中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利用率——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实施后的利用前景预测: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实施范围的城市区域功能定位,公用管线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的调查,并利用公共管理中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对管线部门的使用意愿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未来综合管廊利用率的预测方法。体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设施的职能定位:主要研究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进行综合管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结构和构建模式,以及如何确定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三、毕节市七星区碧昌大道道路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的目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昌大道道路工程地下下综合管廊试点实施方案.doc免费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

支付6元已有11人下载

下载这篇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