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浙江在较长时期是轻型工业结构的典型省份。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工业结构如何转型和升级,事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局。一些人提出把发展重化工业作为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取向。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个趋势但是不能简单照套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传统理论,把发展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心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和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发展路径创新,应该成为新时期浙江工业的战略追求。
一、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必须从浙江区域经济实际出发
在探讨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时,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点,即浙江工业属于主权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和转型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其产业发展和结构演进有着与工业化国家显然不同的发展特色和制度安排。这是浙江工业结构调整必须重视把握的现实基础。
一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不能轻视浙江现有的产业特色优势
轻型主导,长期来一直是浙江工业结构的鲜明特色。轻型主导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轻工业比重高。轻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最高点为年的,年约。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对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二是“重工不重”。重工业中,基础原材料工业比重较低,相当部分为轻小型的金属、机电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从本省资源禀赋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实际出发,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发展轻型工业起步,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的成功实践。轻型工业主导的省现只有个,即浙江、广东、福建、云南和海南。其中浙江和广东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省。
“九五”中期以来,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支持下浙江重工业增长速度连年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工业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分别是和××年分别是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务必强化地域分工,不能过于追求地方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
建立独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后,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首先冲破的就是搞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我完善的窠臼,突出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地域分工程度高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体现。地域分工基于区域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