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宾客式服务创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思考
十年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率先推出了交通管理工作“宾客式”服务的创新举措,其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使**交警继**110之后,又一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十年中,面对社会形势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宾客式”服务这一老典型遇上了新问题,但同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新、更广的内涵,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
延伸和演绎,成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文明成果。今后,“宾客式”服务仍将沿着为民、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前行、提升,使之在文明创建中愈久弥新。
【关键词】交通管理“宾客式”服务创新思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十年中“宾客式”服务的发展变化
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摩托车、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密不可分的代步工具。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后,**交警大队机动车业务办理量和驾驶员业务办理量更是以平均每年561.2%和612.3%的速度递增。目前,辖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1万辆,驾驶员数量达15万人。办证大厅日平均业务受理量达300余人次。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的业务量,给“宾客式”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文明执法、高效服务、便捷舒适成为人们评价公安交通管理整个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这也使“宾客式”服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同理,创新难,但可持续创新发展难上加难。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如何才能保持好“宾客式”服务这面“服务为民”的旗帜。怎样才能让曾经频获殊荣的“宾客式”服务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服务百姓。从1999年开始,**交警大队便着手对“宾客式”服务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办证、车检、违章受理推行“宾客式”服务取得成效后,大队又将“宾客式”服务的工作理念融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和路面执法勤务中,使之绽放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10年中,大队在车驾管窗口推出了预约服务、换证、体检、车辆年检温馨提醒;在事故处理岗位推出了“铁案工程”、“阳光工程”,公开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针对群众反映交通违法处理难的问题,大队实行了交通违法受理工作“分点受理、一次办结”的做法;公开承诺落实首问责任制、值日警官制、限时服务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在此基础上,大队打破最初“宾客式”服务仅为业务受理的岗位空间局限,改变了民警坐等群众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期走访辖区重点单位、群体,主动上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大队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医院前往埔美等多个偏远农村,为路途不便的村民解决驾驶证申领及预约候考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