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汛期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的思考
汛期,对道路交通安全出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交通管理部门的任务十分艰巨。近期,笔者针对**实际,对汛期交通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调研,并作了思考。
一、**区汛期道路特点
**区多山区道路,辖区内**、**、**等较大山区群,中心城区被三座山体群围绕,山区、丘陵占比大,是典型的山区县。因此,一旦遇到强降雨,雨水浸湿崖体的石头,很容易造成落石现象;再加上**河在汛期可能存在洪峰,因此对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交警大队对辖区省道及县乡道路进行实地勘察摸排,确定了4处重点防汛点段:一是103线**场口。该处道路紧靠**河,由于道路安保工程缺失,汛期时可能有河水蔓延到道路上,影响通行;二是**至**方向**办事处路段,该路段为施工路段,公路安保工程间断缺失,由于相临**河,出现洪水等情况时容易发生道路积水和无法观察道路状况的情形;三是受沙范路维修施工影响,大部分车辆改走沙范旧路,该路段为典型山区道路,车道较窄,山体易受汛期影响造成滑坡和落石,影响道路通行;四是省道103线小地名“**”路段,该路段今年已发生两次山体滑坡,进入汛期后,受多雨影响,易再次出现滑坡现象,影响道路通行。
二、汛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一)对“人”造成的交通影响。一是对驾驶员的影响。山区道路多连续转弯、急转弯,雨天车辆在山区行车很考验车技。如果长时间在雨天中行车,容易使驾驶员心情烦躁,有些驾驶员特别是新手驾驶员缺乏雨天行车经验,对恶劣的天气变化和路面情况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较差,加之有些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出现事故。二是山区路段坡陡弯急,易事故多发。每到汛期,上坡路段情况稍好,但下坡路段的车辆,尤其是大型载重货车,驾驶员为了节省燃料,往往是将车辆放在空挡滑行,行至低洼处积水路段,路面积水降低了轮胎的摩擦力,致使车辆很难控制,容易造成导向轮跑偏、重心不稳、侧滑等危险情况,更何况车辆巨大的冲击力,将路面积水溅起大量的水花,不仅遮挡了自己的视线,对其他车道行驶中的车辆,也带来极大危害。
(二)对“车”造成的交通影响。雨天,路面积水较多,雨水与轮胎之间形成“润滑剂”,在水泥路面,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摩擦系数降低,使汽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刹车距离增加,如果不注意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极易发生追尾事故,若突然遇到路面坑巢或积水,车辆就会打滑甚至造成翻车等严重后果。还有一些驾驶员平时不注意检查车辆的部件运行正常与否,如果在雨天一旦雨刮器等其他部件出现故障,不立即维修,强行行驶,将留下严重安全隐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加强重点防控,及时消除隐患。首先,交警大队各秩序中队加强对省道等主干道及县乡道路的交通疏导,遇有险情和水毁道路及时报告,并及时通报防汛、公路部门及时修复,保障抢险救灾车辆、人员和物资迅速安全到位。其次,对险路、险桥和易出现滑坡塌方路段,加强对车辆的交通管制,一旦出现影响安全的强降雨警情,果断采取分流措施,防止车辆冒险盲目通行。另外,对因洪汛而受困的车辆,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全力营救受困群众,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事件。
(四)实行责任倒查,确保措施落实。汛期,交警大队班子成员每人承包辖区一个岗点,强降雨发生后将立即到现场指挥,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促落实,坚决落实岗位责任倒查制,并逐级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优化勤务机制,确保警令畅通。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民警包段管理措施,确保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统一服从调度和指挥,及时掌握汛期路况信息,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调集警力,积极完成交通管制、疏导和抢险任务。同时,为外勤民警备齐雨具、防护背心等装备,同时提高民警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好民警自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