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三农”工作务虚会,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三农”工作务虚会精神,谋划和部署全市“三农”工作。刚才**同志就主要目标、经济形势分析和工作措施三大方面对我市“三农”工作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推进粮油生产、产业发展、促农增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进一步抢抓机遇、借势发力、示范带动、突出重点,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强调七点意见。
一、要以“主要目标”为统揽,坚持不懈抓农业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2024年,力争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速*%左右,一产增加值增速*%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左右(省级预期目标*%左右,***市级预期目标**%左右)。一是抓增量培育。从单产提升、市场主体培育、争资争项三个方面抓好增量培育工作。二是抓生产调度。抓专班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农业重点抓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和粮油种植,特色产业管护;林业重点抓营造林建设;牧业重点抓项目建设和生猪、牛、羊出栏补栏,巩固禽蛋、渔业产业优势。三是抓生产指导。市农业农村局每月要对大中小型保供养殖场进行指导,确保适时采收、出栏,及时补栏。四是抓数据支撑。畜禽、粮食、大豆带状符合种植是调查队负责,由村级起报,村民小组要有台账,数据不好,对指标高低有影响。五是抓业务提升。开展基层统计人员培训,依法依规统计,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统计规律,提升数据质量。
二、要以“稳粮、提升”为抓手,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既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确保任何时候都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又要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我市实际而言,全市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我们“三农”战线的同志,更要时刻紧绷这根弦,自觉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实际行动。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市无论耕地多少、产量多少,都要积极承担责任,全力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4年,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以上,产量*万吨以上;全年油料播种面积*万亩以上、产量*万吨以上。二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推进党政领导领办粮油单产提升示范田,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和良种良法,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努力在推动大面积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单产上见到更大实效。2024年,力争单产达*公斤以上。三是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启动实施分拣包装、保鲜仓储及农产品初加工工程,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2024年,力争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生产经营主体名录企业合格证开具率达*%;计划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达*亿元,实现年产值翻一番目标,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三、要以“主导产业”为优势,加快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率。力争2024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全省排位靠前。要抓原料基地。大力推进“一园一田”建设,带动全市特色产业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稳定生态畜牧、小黄姜、食用菌、芋头、苦荞等常规产业加工原料基地面积。要抓全产业链条。特色产业方面,支持企业升级加工工艺,开展产品研发。生态畜牧方面,支持肉制品生产企业从简单的分割售卖向***全产业链、预制菜、腊味品、冷鲜分割等方向发展。渔业方面,鼓励企业建设预制菜、鱼罐头等加工生产线。要抓优化布局。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乡村和生产基地周边开展延时类初加工和食品类初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园区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抓加工项目。加快推进*提质升级改造项目、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农产品加工厂项目*等8个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要抓销售渠道。依托**公司搭建集农副产品交易、展览、电子商务、冷冻冷链、配送、仓储、物流、食品检验检测及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销售平台公司,统筹全市农产品参与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按照“235”模式分三个梯次对销售额增长较好的企业进行奖补。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抓好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农科所等涉农科研事业单位、企业等主体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和转化,破解良种、良法、良技等重大问题。抓牢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行动,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农膜回收率80%以上。确保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以上。三是提升农业机械化率。2024年,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5%以上。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山地特色农机具的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适度向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倾斜。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强化土地“宜机性”改造,推进“改地宜机”和“改机宜地”;引进小型播种机械、收获机械进行示范推广。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大力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400人次以上。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大力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业务。拟新增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强化高杆喷雾机、果品筛选分级机、植保无人机、单轨运输机的普及应用,探索推广果品筛选分级机、植保无人机、单轨运输机等示范应用。
七、要以“三个问题”为导向,聚焦问题整改强基固本筑造堡垒
一是紧盯高标准农田问题整改。强化党委、政府统筹,市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推进机制,全面推行部门专家、镇村干部、受益农户等三方共建模式,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承建高标准农田的途径,有力有效整合水利部门灌溉项目、气象部门项目、烟草部门烟田建设项目和东西部协作产业设施项目,全面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力争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高至少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量增加*%—*%。持续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风险问题整改成果,对20**年以来高标准农田项目排查发现的**个具体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不发生较大风险问题。进一步摸清家底、部门联动、精心谋划、规划先行、健全机制(管护机制)、超前实施。争取在2024年2月底前建成2023年项目并竣工验收,形成“高标准农田秋冬建设、春耕前竣工验收”的良性循环,并评选一批优质项目、示范项目,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经验遵循。二是紧盯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整改。强化环保、住建和乡村振兴等部门责任落实,统筹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镇污水治理提升、乡村振兴衔接等项目一体化推进。对水源稳定、能满足水冲式户厕建设条件的地方,按标准优先推广建设三格式水冲户厕。对少数严重缺水地区,因地制宜,逐步解决水源后,分步推进。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建,全面推行“首厕过关”机制,根据农户情况合理选择“一池多厕”或“一池一厕”等模式,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高质量一体化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农村厕所革命的典型样本。三是紧盯闲置资产盘活问题整改。分类精准施策,能立即盘活的,坚持边排边盘,提高资产使用效益,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按照“最大限度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则,认真分析造成闲置低效的原因,科学制定**盘活方案,灵活运用**分类盘活方式。对资产完整、手续齐全,不需要投入就可以盘活的资产,可通过***等措施盘活;对资产有一定程度损毁或不完善的,可通过“**等措施盘活;对有资产纠纷、投资情况复杂的,结合实际情况,可通过**等措施盘活;对资产严重损毁或不具备盘活价值的,及时核实原因,提出核销处置的办法,按有关程序抓紧处置。要把项目资产后续管护作为项目全过程、全周期管理的必要内容,项目入库和实施前,明确项目后续运营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运营和管护模式,推动管护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