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厚植“三农”情怀 谱写村美民富新篇章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深刻领悟会议精神,厚植“爱农”“重农”“兴农”情怀,找准“出发点”、抓住“着力点”、明确“落脚点”,以新作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挑战,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一是找准“三农”工作“出发点”,谱写“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民”字新篇章。
厚植“以民为本、枝叶关情”的“爱农”情怀,就是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农民的幸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大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望,才能真正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
找准“三农”工作“出发点”,就是要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和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谱写“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民”字新篇章,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舞台,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我们要让农民在物质上富裕起来,在精神上愉悦起来,让农村的环境优美起来,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总之,“爱农”情怀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三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民”字新篇章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些理念,努力推动“三农”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三农”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接足底气、深扎根基,深入走好群众路线,确保工作抓深走实。坚持“问政于民”,走进民心最深处,听民声、解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在群众建议声中发现、总结、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能让民声表达更实际、精准。坚持“问需于民”,常下基层,和农民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家话”,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对症下药,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坚持“问计于民”,问出痛点、难点和焦点,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积极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找准制定政策的切入点,真正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起来、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走向“共同富裕”。
二是把握“三农”工作“着力点”,谱写“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干”字新篇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三农”工作的“落脚点”在哪里。答案就是: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盼,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只有真正关心农民的利益,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其次,我们要明确,“三农”工作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最后,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三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同时,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在这个过程中,“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字新篇章将会逐渐展开。我们将看到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强。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三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落脚点”的明确则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盼,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只有真正关心农民的利益,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发展,谱写“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美”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