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总结下去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情况,对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作以部署。一会儿,维斌书记和晓勇市长还要作讲话,提出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重要农产品价格震荡,建机制、聚合力、抓落实,全力以赴保供给,攻坚克难守底线,凝心聚力促振兴,乡村振兴全面推开,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委农办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xx县、xx县分别入围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序列;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专家讲坛、全省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现场推进等7个中省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渭举办,我市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多次报道。总体上呈现5个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稳健有升。去年,我们努力克服2021年强秋淋、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上下采取强化服务夯基础、以秋补夏保面积、良种良法增产量、规模经营提效益等有力举措,稳产量、保面积、提单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92.44万亩、产量257.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0%、0.94%,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扎实推进果菜畜渔高质量发展,全市水果产量397.07万吨,同比增长6.1%,创历史新高;蔬菜产量329.88万吨,同比增长3%;肉蛋奶总产87万吨,同比增长4.8%;水产品总产6.3万吨,同比增长6.8%。
二是巩固成果稳步有力。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抓细动态监测,抓实产业就业,抓精驻村帮扶,抓严项目管理,扎实开展“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对新纳入的“三类户”918户3002人,及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防返贫风险消除率达61.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3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在国家后评估综合核查、苏陕协作和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同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工作量最大,完成情况较好,受到评估组的高度肯定。
三是三产融合稳中有进。出台《xx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链长制”,培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4个,中国农产品优势区4个、省级1个,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单体库339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5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687家,认定家庭农场2710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农产品加工比为2.1: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236.4亿元,较2021年末提高了206.4亿元。
四是乡村建设稳妥有序。完成10个省级、118个市级试点村庄规划编制。新建农村卫生厕所5.3万座,累计发现问题厕所1.8万余座,全部整改到位,实现新建数量和摸排整改全省“双第一”。改造农村学校95所、农村幸福院100所,建成农村供水保障项目61处,乡镇卫生院共有185个、村卫生室达到2240个。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0个、市级271个,数量全省领先。
五是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整市试点,xx县椿林镇成功完成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镇试点任务。农村集体经济去年上半年实现“空壳村”全部清零,收益总额2.25亿元,474个村实现分红,额度达3629万元,惠及成员10.87万人,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占5.3%,较2021年提高2个百分点。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2个、示范镇村22个,形成典型案例26个。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形成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夯实村民自治基础。要强化农村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深化零刑事案件村居创建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法律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为载体,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大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细化实化村规民约,用好“xx标杆”、道德大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载体,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要丰富乡村治理方式。加快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推广xx乡村治理“十大典型案例”,今年再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个以上。
(六)统筹资源要素,推动农村改革迸发新活力。充分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增动力、添活力。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xx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为切入点,加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调解体系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二轮承包到期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镇(办)一级宅基地审批管理和执法处置,深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制定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法,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合理统筹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领域改革。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建立产业基金投资模式,加快银银、银保、银担合作进程,探索共同参与、合理分险的风险缓释机制,支持政策性涉农保险提标、扩面,创新xx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品种,引导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工作,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来”的问题。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开展提升行动,加大“空壳社”清理力度。创新开展试点,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年内新增一批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拓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功能范围,持续巩固集体经济“清零削薄”成果,实施“削薄培强”行动,力争“薄弱村”占比在2022年基础上再下降5个百分点,新增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20个以上。
当前,春耕备耕正忙,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全力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提前谋划农资生产、储备、调运、销售等工作,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会商研判,切实抓好春管春灌等具体措施,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二要抢抓春季“黄金建设期”机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渭北排碱渠提升改造等工程,为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三要狠抓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突出抓好涉氨冷库、农机、渔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深入一线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