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权威教材,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思想宝库和力量源泉。《选读》中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对于我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具有领航指向的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二,在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路径举措上把握“全面”。围绕重中之重,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总一保障”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他深刻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这些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律认识和实践推动的深化。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七条“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文高度概括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七条“之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围绕贯彻落实目标要求,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紧扣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2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为加快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有效落实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第三,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实践和经验推广上把握“全面”。加快推动重点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在“这盘大棋”中,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分别扮演着先行者、主力军、保障员等重要角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逾1/5。东北地区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始终强调保护好黑土地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的关键一环,不断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黑土地耕地质量“天空地”立体监测和智能化农机设备开展保护性耕作,实现粮食高产优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再如,浙江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部省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助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的乡村振兴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推动“三农”重点领域的实践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等,为我国分两个阶段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形成重点领域的新局面新气象创造了条件。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9个方面33个重点工作上提出具体指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画好“三农”任务图。坚持全国“一盘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在党的建设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地方实践和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和经验。布好“党建引领”棋局,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铺就乡村善治“快车道”。以产业引领为先,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模式,挖掘乡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牵好产业兴旺“牛鼻子”。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锻造一支有本领、敢担当、善作为的乡村先锋。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