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水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作涉及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事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水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水利系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实现了治水思路的重大转变,确立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注重给洪水出路,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努力保障饮水安全,妥善处理水利建设与征地补偿、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矛盾;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稳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泵站改造,发展农村水电,加大了中西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老少边穷”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水利投入,促进了城乡水利、区域水利的协调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统筹做好防汛抗旱、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各项水利工作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着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成水库8.5万座。但绝大多数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等条件,以及长期以来水库缺乏更新改造资金等原因,目前很多水库病险严重。根据1999年全国水库安全调查资料,已建水库中病险严重的有3.04万座,占水库总座数的36%(其中,大型水库145座,中型水库1118座,小Ⅰ型水库5410座,小Ⅱ型水库2.37万座)。近年来,中央投资229亿元对1816座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全国水库病险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面广量大的中小型病险水库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必须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突出重点,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加快除险加固步伐,力争到2010年基本消除直接影响下游城镇防洪安全的重点中小型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

二是着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保障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用5年时间解决1.6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现存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