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某区河湖长制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河长办的大力帮助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会议和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水安全保障,水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推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全面建效,有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持续利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区划调整后,我区及时调整了区级河湖长组织机构,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河湖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副总河湖长,同时,完善了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安排了**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区级河湖长,安排了**名乡镇级、**名村级河湖长统一调度管理河湖,落实专职保洁人员、巡查员、专管员共***名负责河湖日常巡查保洁工作。层层签了河湖管理责任状,并将河湖工作制度纳入了区高质量考核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年区级河长巡河**次,乡级河长巡河***次,村级河长巡河****余次,发现处理河湖存在的问题***余个。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了河湖管理工作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一是强化水安全保障。全面实施**、***区段水质提升改造。2022年,我区对进入**排水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排查大小排口***个,逐一进行水质检测,对不达标排放的排水口建立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对**沿线*个排水口水质全面进行了水质提升改造,到目前为止,**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均达到了ii类水质标准。**水质基本达到了iv类标准排放,保证了我区饮用水源安全。二是强化生活污水治理。今年以来,我区持续开展了污水治理工作,投资*亿元,对前湖水系周边、**片区、**片区、**片区老旧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持续开展市政污水管网破损修复工作。全年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个,修复市政污水管网破损**处,清理河道垃圾及打捞水葫芦*万余吨,不但清洁了**、**、前湖水系、夹河等河湖水面,而且提升了河湖水质。三是强化渔业资源保护。今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全年组织护渔人员向市民宣传禁捕退捕相关规定和发放禁捕退捕宣传单****余份,出动护渔执法人员****人次,收缴违法捕捞、垂钓工具***套,为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流域10年禁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坚持生态理念,推动河湖治理“有景有情”。一是强化生态鄱阳湖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开展陆域防控清理、岸线美化优化、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行动。今年以来,我区投资*亿元,大力推进**四期市民公园建设,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为**市民又增添了一个娱乐、休闲、旅游场所。二是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我区投资2亿余元,对前湖水库、前湖水系进行了生态综合治理,按幸福河湖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渠、**水渠、**渠、前湖水库生态杉木桩护坡*公里;在**渠、**水渠、**渠等河道抛片石、鹅卵石*万立方米,水体感观明显好转;在**水渠曹家桥上游建设生态滤坝**座,水系沿线岸线复绿约**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万颗,栽种水生植物约***万余株,有效保证了河水清澈,幸福河湖初具规模。
(四)务实基础工作,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一是强化组织体系。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建设,结合镇、村河湖长网络体系,推进河湖长制从河湖水库到农村小微水体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发挥河湖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在发现影响河湖健康行为和打捞垃圾方面的作用,鼓励有限聘用脱贫户、退捕渔民担任河湖管护公益岗位。二是强化责任体系。今年以来,我区全面压实河湖长责任,全面推进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督促镇、村河湖长协调解决问题***余个。全面执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制度,针对不同的河湖,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河湖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严格城市河道蓝线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保持水域面积不减少。积极保护河湖休养生息空间,科学整合各类保护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区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等,进一步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三是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打破行政区界限,以流域为单元,深入开展污染源调查,深入分析污染源的构成与时空分布,建立污染源信息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实施动态更新。完善现有水质监测体系,积累河道长期水量、水质监测数据,保障水量、水质协同控制工作条件。
四是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加强公共政策和新闻宣传,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知识等纳入市民教育之中,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和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作用,拓展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渠道,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