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康步伐思考
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着力寻找党建工作与小康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富民先进党支部、争当“双带”优秀村支书、争做先富帮贫好党员为内容的“三争”活动和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村、小康建设先行村为主题的“双先村”争创活动。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消除了怕富、不敢带头致富的思想顾虑,大胆地从过去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积极走向市场,带头兴办实业。一批“双带型”村干部脱颖而出,全市有46%的村支部书记、40%的村“两委”成员、11%的农村党员成为致富能手。经调查,在50个“双先村”中,预计到今年底,经济总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村有41个,其中超过2亿元的有7个村;村集体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有15个村,其中超过100万元的有3个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有33个村,其中达8000元的有3个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业热情竞相迸发,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小康村建设的瓶颈问题:一是发展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带动农民增收、集体创收的机制不活,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部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不多;二是部分村干部“双带”能力欠缺。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发展经济的本领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还没有一个村干部兴办的致富项目能进入市列统企业行列。农村优秀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现象也较突出;三是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四是农村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规划起点不高、前瞻性不强,村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小康村建设进程,需要我们在机制创新、政策激励和组织保障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双先村”建设力度,发挥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一、在发展机制上求突破,为“双先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1、科学制定农村发展规划。要根据“十一五”规划,对农村小康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重点围绕一二三产业功能分布,详细制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要以搞好村庄规划布局为龙头,节约公共资源,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村庄美化程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2、大胆探索土地入股流转形式。最近,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广东省农民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将以与公有土地同样的身份——同地、同价、同权,进入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此举被称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土地流转改革。据统计,珠三角地区通过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已超过建设用地的50%。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偏少、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日益明显。从我市的实际出发,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从乡镇所在地村和工业项目集中区所在村,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在区域优势好、具备一定条件、积聚一批项目的村,要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收益出发,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探索解决农村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3、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大胆探索多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兴办种、养、加、运输等各类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流通的市场化程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把我市茶叶、风鹅、草席、雨花石等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运行模式上,可以科技示范园、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动、经济能人带动等形式鼓励农民入股,积极参与。要本着从实际出发,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和农民的意愿出发,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发展一个,促进形式多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二、在政策激励上求突破,为“双先村”建设提供正确导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能人选拔进村党组织班子,推选为党组织书记,全力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村干部队伍。鼓励作风正、能力强、善于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能人参与竞争,进入村级班子。通过努力,使全市村级班子成为“双带”型的班子、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双带”型的书记。要高度重视“双先村”特别是项目区所在村和经济总量超亿元村班子的配备,对主要负责人的素质要求,视同乡镇党政班子的要求对待,高看一眼,重视有加。同时,要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公开选拔一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年龄较轻、热爱农村工作、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到村工作,作为乡村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
3、努力加快农村能人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主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办班、现场观摩、参观学习、交流挂职等多种形式,抓好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市场营销和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谋划发展、驾驭全局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农村能人队伍的主体,成为农村小康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10计划”,优先为每个村培养1名具有大专学历和10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应急人才。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着力培植10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一支农村科技能人队伍。
4、建立“双先村”建设考评机制。要切实把“双先村”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列入乡镇和村两级文明单位考核内容,实行村干部报酬与“双先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对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不得参加评选评优;对“双先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经济上给予奖励、政治给予出路,对特别优秀的,及时予以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