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的工作总结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气象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城市公共安全和珠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为人民群众福祉安康、为构建“和谐珠海”作出应有贡献。
一、忠实履行职责,为构建和谐珠海作出积极贡献
2007年我市气候具有降雨偏少且时间分布不均、气温偏高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雷暴相对集中等特点。一年来,我局坚持科学减灾,大力发展气象现代化,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依靠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为我市加强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重点,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珠海市大气综合探测基地的土建工程全部竣工;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正式运行,实行24小时全天候观测;新建了包括斗门、三灶、淇澳、高栏、外伶仃等地的8个自动气象站及香洲港、东澳岛、高栏港3个海洋气象站,基本实现珠海地面上的高时空分辨率、无缝隙、准实时、连续性的自动监测。
二是实施气象“十一五”规划取得新进展。“防御重特大自然灾害气象预报决策服务系统”和“海洋气象监测网”两个项目已全面启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系统”项目得到了市发改局立项。
三是气象自主创新建设步上新台阶。我局的“多要素vaisala气象探测设备应用开发”项目获得市科技局立项。该项目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气象自动探测设备,自主开发一套气象自动站资料中心处理系统和配套模块,实现在一个系统上对国内外多种型号的自动气象探测设备进行组网。目前该项技术尚属国内首创,项目的成功研发将实现vaisala气象探测设备的本地业务化,完全解决了引进国外自动站探测设备的软件系统难题,为政府节省投资可达几百万元。
四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果。我局加强与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和珠海警备区等部门协作,如接入市公安局的视频监控系统资料;协助市应急办搭建应急指挥平台,配合珠海警备区加强自然灾害军地共享机制的建设等,有效推进了我市部门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二)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和城市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我局每天发布日常短期预报4次,发布短时预报2次,全年发布旬气候趋势预测36份、月气候趋势预测12份、月气候影响评估报告12份、全年气候影响评估报告1份,暴雨预报、台风预报等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气象局规定的标准。据统计,我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91.9%,暴雨24小时预报准确率为65%,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为84.2%,热带气旋过程预报准确率为100%,热带气旋登陆点预报准确率为90%,尤其能准确预报出灾害性、转折性天气,为做好气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1.当好参谋,为防灾减灾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
汛期气象服务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遇有灾害性天气时,我局力求做到早监测、早预报、早服务,没有漏报过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截止11月份,我局共发布了预警信号51次(不含解除信号),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24份、决策短信28次。
此外,我局积极做好各类重要节庆、重大社会活动及重点工程的气象服务,圆满完成了春运、春季车展、中考、高考、斗门龙舟节、十一黄金周沙滩音乐派对、广珠铁路复工典礼以及淇澳大桥维修工程项目等气象保障服务。
例如今年10月26日,“广珠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和奠基典礼”在珠海广珠铁路高栏港站区举行,筹备期间适逢热带风暴“范斯高”影响,天气极不稳定,预报难度大。我局从21日起每天为市政府、市重大办、市接待处等提供2次天气预报,期间发布“广珠铁路复工典礼”系列天气预报9份,准确预报出23日转雨和26日转晴的两次天气转折,尤其对典礼当天天气转好提前三天作出准确预报,对保证典礼如期、顺利地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市重大办特意来信感谢我局的气象预报服务:贵局的预报十分准确,对典礼的安排有很大帮助,感谢你们的支持。
2.关注民生,继续扩大公众气象信息的覆盖面
我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气象信息发布体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话等渠道及时发布人性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目前手机气象服务用户已从年初的22万发展到44万,1-11月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了1530万人次,气象网站的点击率突破了350万,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电视天气节目也从原来的每天5套增加到6套。同时,我局加大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力度,每天都向《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南方都市报》以及电视台《新闻搜寻》栏目等传真天气预报,1-11月份,接待电台、电视台采访约65次。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至少有90万人关注气象预报信息,覆盖了市区、镇(街道)以及广大边远农村。
3.扎实推进气象应急能力建设,为政府应对突发灾害事件提供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一是建立应急处置模拟系统,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我局去年研发的应急处置模拟系统——“珠海市中小尺度大气扩散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经过半年来的试运行,今年7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赵建国副市长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该系统在重大火灾、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发生时,可以准确地预测风场、湿温场的变化,为指挥灾害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自去年防雷行政许可服务窗口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以来,我局努力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为进一步优化报建流程,提高报建效率,我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减少审批程序。在审批工作中,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环节,做到能同时受理则同时受理,能即时办理则即时办理,尽量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带给群众,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结时间从5天缩短到3天(法定为20天)。
此外,我局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一年来,我局始终坚持重实践、见行动、办实事、见实效,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珠海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